陳小龍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及教育方面的重要講話、論述、實踐等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對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的形成、發展進行分析;對新時代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方向和策略,以及社會需求進行論述;尋求習近平體育思想對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的導向。
關鍵詞:習近平體育思想? 高等體育院校? 人才培養? 導向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217-02
習近平的體育強國思想對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向和引領作用。同時,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對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在不同場所、地點對于加強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了科學的建議,同時也是對我國高等體育院校培養體育人才提供了新思路與方向。
1? 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
體育是體現一個國家富強和諧的重要標志,其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可以有效推動和加速實現中國夢,并且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及方向具有指導作用。
1.1 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形成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是一個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并且身體力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其對體育強國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礎和現實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少年、青年時期就非常愛好體育鍛煉。并結合我國體育發展的趨勢與現狀,體育強國思想的提出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我國也頒布了許多有關體育發展的政策和文件,對我國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體育強國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1.2 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內涵
“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是針對我國國情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結合世界體育發展現狀,根據體育事業的發展規律與實踐經驗總結出系統科學的體育學說。”體育事業是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其該思想對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同時也是為我國體育院校培養專業體育人才提供了理論基礎。
1.2.1 健康第一帶動全民體育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越來越好并且在國際大賽不斷取得好成績,說明我國在競技體育已經進入了競技體育大國之中,但是從國民整體身體素質方面來看,仍與世界體育強國的國民的身體素質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健康指數是可以體現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高家經濟發展狀況,是衡量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國家把人民的健康水平與小康生活相結合,居民身體健康是我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本條件。在提升居民身體健康水平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呼吁全國人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全民健身中來,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從而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
1.2.2 競技體育帶動全民體育發展
在奧運會和其他國際的大型比賽中中國隊員在比賽中的拼搏精神,讓我們為之感動。習近平在索契冬奧會比賽前專程看望中國代表隊,在與隊員講話時說到:“希望大家發揚光大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尊重觀眾、遵守規則,勝不驕、敗不餒,以良好的賽風賽紀和文明禮儀,充分展示中國的良好形象,為中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作出貢獻。”在比賽中我們渴望獲得金牌,然而競技比賽畢竟殘酷。運動員在緊張的備戰中不僅僅是心理的壓力還伴隨著傷病。但在比賽中還是努力做到最好,運動員的這種拼搏精神,可以有效帶動全民參加體育鍛煉,熱愛體育項目,激發人民的愛國情懷。
2? 習近平新時代體育強國思想的形成基礎
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基礎,根據世界體育發展現狀及方向,與我國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形成科學系統的體育理論。體育強國思想是具有非常特殊的理論基礎,基于體育實踐基礎和情景基礎。
2.1 理論基礎
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是經過幾代人共同努力,并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形成基本的理論基礎。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各國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視,其世界體育迎來了又一發展新高潮。主要體現在競技體育方面,在競技體育比賽中不僅僅是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競爭。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體育的發展要基于“發展體育事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到“體育強,中國強”的體育強國思想。其整個過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該思想的發展與形成,不僅是對我國傳統體育思想的繼承,也是進一步發展和創新,其集中體現了體育強國思想的科學性與系統性。
2.2 實踐基礎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習近平體育強國思想是基于個人對體育事業的喜愛和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的總結,并對我國體育發展的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08年奧運會中擔任賽事主管,對比賽進行全面指揮與監管,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自己從體育鍛煉愛好者轉變到體育事業的戰略指揮層次上來,對形成體育強國思想的奠定了實踐基礎
2.3 情勢基礎
十九大以來,中國體育的內涵進一步豐富,延伸范圍進一步擴大。進入新時代,中國夢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奮斗的動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從而實現全民健康。在實現健康中國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我國全體公民參加體育鍛煉,即全民健身運動。同時也是實現健康中國的基礎與理論支撐。
3? 面向未來: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的正確導向
習近平新時代體育思想,是在繼承和借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體育思想的基礎上發展創新。立足新時代中國體育的現實狀況,面向未來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對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面向社會化、多樣化、專業化。
3.1 體育人才培養面向社會化
眾所周知,高等體育院校培養人才的本質是更好的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更好的服務。那么,作為培養體育人才的高等體育院校,在其培養人才過程中也須要逐步實現社會化,應與社會需要的體育人才需求實現最大的契合度。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化。振興相關體育資源,從而有利于更好的開展全民健身。體育運動也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今后體育人才培養面向社會化。其體育人才培養社會化對我國社會發展,人民的精神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翻開新的一頁。
3.2 體育人才培養面向多樣化
一般來說,培養體育人才主要培養學生個人功能和社交功能。體育人才培養多樣化,在學生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之間會出現一個交叉的第三功能,即個體社會功能,比如休閑娛樂功能和經濟文化功能的交叉混合。培養學生一專多能的體育人才,是目前高等體育院校首要任務。一方面,在經濟社會取得平穩較快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投入到體育院校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也會相應提高;另一方面,在奔向現代化的征程中要使高等體育院校培養人才多樣化,從而為我國體育發展源源不斷的輸送體育人才。
3.3 體育人才培養的專業化
體育人才培養的專業化的積極穩定發展對體育強國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體育強國的中堅力量。首先加強體育院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加強體教結合,科學與訓練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隊伍;其次利用高等體育院校的高水平科研平臺和教育平臺,培養專業化的教練員、教師以及各類體育工作者。進而要求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應向更加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使我國未來的體育事業繁榮興盛。
參考文獻
[1] 徐來富.論習近平新時代體育思想的三個維度[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8(1):18-22.
[2] 郝家春.習近平新時代體育強國思想:形成基礎、主要架構與統領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