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
摘要:解決問題是新時期新課程改革之后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一種目標和方向也是學生能力提升的一種途徑。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此本文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角度,對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學生;解決問題;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產生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著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做好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情況下本文對如何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出敘述分析,爭取能夠更好的讓學生的問題解決充分圓滿。
一、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請教,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師給學生創設情境,學生在情境當中能夠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更加全面的感知,將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具體,也能夠讓學生的各種感官被調動起來,讓學生真正的在情境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教學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起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還讓學生的學習也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思考中產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可以更好的增強教學效果,也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對于學習的數學知識,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多邊形的面積--梯形面積”的過程中,知識與技能目標設定為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車窗玻璃是什么形狀的?(梯形)
思考:怎樣求出它的面積呢?你能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小組討論,學生可能會猜測到把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長方形等,來推導它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種情境當中學生的問題意識產生,產生問題意識自然就會產生解決問題的意識[1]。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正式面對數學問題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具備探究性能力十分關鍵,數學的學習質量可以從學生的探究能力上表現出來,學生探究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要調整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感知,問題運用的模式讓學生的探究具備熱情,對問題的探究產生欲望。教師特通過真實的課堂教學案例和實例,給學生總結數學知識,增強小學生使用知識的能力。
教師教學可以運用提問的仿石磚增加學生的探究興致并且也可以通過解疑答惑的環節讓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產生興趣,產生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從一些簡單的問題開始,讓體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也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這樣讓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也讓學生得到一步步的鍛煉,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問題[2]。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廣角”的過程中,我們進入數學廣角,墻上畫著中國地圖。師:這樣有什么好處?生:這樣更漂亮、更清楚、更好的區分開!
師:說得真好!(出示課件)這是我們浙江省地圖用了一種顏色是不是不太好區分?(出示課件)老師選了我們熟悉的家鄉。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相鄰的地方是不是用不同的顏色?師:(出要求)現在老師給你紅、黃和藍3種顏色,請你從中選出兩種,給這兩個地方涂上不同的顏色!你們會涂嗎?那就借助學習單1,開始吧!(生操作活動。)師:剛才同學已經呈現了3種涂法,那到底有多少種涂法呢?小朋友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來研究一下,可以借助作業單2的表格涂一涂,看一看誰能最快的找到一共有幾種涂法,開始吧。(學生操作。)
教師使用這樣的簡單問答讓學生操作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感知力,讓學生更好的去解決相關的問題并且調動起自己的已知元素去解決未知問題[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數學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新課程改革之后更加關注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學習知識點的集合,也是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數學知識的表現。因此教師有必要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問題意識,也讓學生更好的改變以往的被動學習局面,促進學生學習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元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14 (43):5.
[2]張洋.新課標下數學"解決問題"板塊教學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8,25 (33):59..
[3]高飛.淺談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7,14 (1):26-27.
[4]馬婷.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J].散文百家(下),2018,28 (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