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 沈奕妤
摘 要:隨著當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手機電腦的快速普及,傳統的手工書寫被現代輸入系統所替代,人們手寫能力出現很大程度的退化,常常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此現象對字體設計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使字體設計課程產生變革。文章由此現象產生思考與討論,提出變革方向與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書寫能力;字體設計;課程變革
漢字作為我國上下五千年無數人民的智慧結晶,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無上瑰寶,又是現代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但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以及人們逐漸快速的生活節奏,電子化技術快速占領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娛樂。人們見到美好的事物習慣運用手機來記錄,而不是將它書寫下來。在如今人人擁有手機、網絡交流快速發展的時代,書寫漢字漸漸被弱化,發展空間受限,提筆忘字、書寫難看的現象屢見不鮮。字體設計課程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運用范圍眾多,波及面較為廣泛,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需要變革來應對如今大學生普遍字體書寫能力退化的現象。
一、當代大學生書寫能力退化的原因及對策
漢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當代社會基本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文盲,面對文字大家都能流利地閱讀并且理解其中的意思。但當人們拿起筆準備在紙上書寫時常常會有些吃力,感覺明明就在腦子里的漢字卻怎么也寫不出來。此現象更多地出現在80后、90后的年輕人群中。他們擁有較好的適應能力來創造和適應現如今快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對電子產品的適應度遠遠高于60后、50后的老年人群。然而,相比較而言老年人群中書寫能力退化的現象卻相對較弱。
觀察如今的培訓機構其實不難發現,書法培訓班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其培訓人群大都是小學生,且硬筆書法的培訓大于軟筆培訓。雖然培訓人數較多,但堅持將其作為一門興趣愛好的較少。隨著年歲的增長,人們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對漢字的結構筆畫的理解以及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程度。
與此同時,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對于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的側重點也都各有不同。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會在黑板上一筆一劃教導學生書寫并閱讀,但隨著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教師大多習慣于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書法練習從老師每天耳提面命的重點逐步變成了一種興趣愛好,到了大學它更成為一門藝術專業。老師對學生起到模范作用,教師本身對于字體書寫的忽視很大程度影響著學生對字體書寫的認真程度。
科技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閱讀設備的出現是造成當代大學生書寫能力退化的最主要原因。當代大學生習慣于在網絡媒體中了解時事新聞多過于紙質文件,網絡的流行不但改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還加速了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的退化。
可采取有效的對策來應對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的現象。首先,提高學生自身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使其對漢字書寫擁有濃厚的興趣,從根本上解決漢字書寫退化的問題。其次,加強對教師板書書寫能力的培訓,要求教師在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工整書寫板書,給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最后,合理運用網絡媒體,在適應大數據的環境下也注重傳承祖先的文化瑰寶,不要讓漢字文化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下逐漸消失。
二、當代大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退化對字體設計課程產生的影響
字體設計課程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一門專業性基礎課程,可以為平面廣告設計、標志設計、包裝設計打下基礎。它是一門由國外三大構成理論以及現代設計教學理念所引進而開設的設計類基礎課程。它是現代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平面設計者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字體設計在平面設計中占有特殊地位,使課程本身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同時對設計者的功底也十分考究。
字體設計課程在我國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只停留在簡單的、表層的設計方面。傳統的字體設計課程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花大量的時間臨摹研究已經較為常見的字體,將文字筆畫的變化和結構的調整作為教學輔助內容,讓學生感受相同的字在不同字體下所體現的不同,以達到教學目的。但當代大學生普遍對文字的解讀能力較弱,在此種教學模式下只是機械地去臨摹,并不會去思考字體結構以及其字體演變過程。學生提筆忘字,對于字體本身的結構以及筆畫順序都模棱兩可,使這門課程的最基本的教學理念難以進行。
如今網絡發展飛快,電子輸入的應用率遠高于手寫,電腦合成智能設計也屢見不鮮。學生專注軟件應用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對手繪能力的訓練,在設計時缺乏創新意識,更習慣于依賴互聯網、新媒體等手段的介入來滿足知識信息的需求,甚至直接抄襲和復制電腦上的設計作品來草草了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設計動手能力以及思維開發能力。
如今字體設計逐漸受到重視并且在各個領域的設計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人們對字體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了解字體本身最原始的結構也就變得尤為重要。將對字體本身結構的認識與嶄新的設計理念相結合,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藝術性、經濟性和使用價值,呈現出豐富的視覺藝術效果,成為傳遞信息的重要橋梁。提筆忘字的現象讓學生對文字的字形掌握能力變得非常弱,無法通過對文字字形來具體了解文字,無疑成為了字體設計路上的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局限了學生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式,使字體設計課程無法進行良好的改革。
三、字體設計課程的發展對策
(一)融會貫通古今文字,激發學生設計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字體為宋體、黑體、楷體等,這些文字的演變過程都是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強調字體設計課程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對字體在進行信息傳達的過程中的識別性與藝術性的理解。可以由了解字體演變過程入手,著重講解文字的發展史,從中加深學生對字體變化的印象,能夠正確完整地把握字的字形、字義。例如,圖1為“馬”字的演變過程,我們從中不難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化 “馬”字的筆畫越來越簡化,最起初的早期甲骨文如同依照馬的樣子描繪出來的,由此得出人類早期的文字與實物有關,或者說最初的漢字是對實物的臨摹,隨著后期人類文明的發展字體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對于字體設計課程來說深入了解文字轉變過程,挖掘民族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作業布置方面,通過引入實際項目和賽事,讓學生體驗到不同的主題、設計方向,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同時,在比賽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其他選手的設計作品,從而拓寬自己的設計思路,在與大師級設計師切磋的過程中也使他們能夠了解自身不足,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