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唐薇


摘 要:本文對明式家具形成、明式家具現狀和制作技藝現狀進行研究,針對明式家具制作技藝發展的不足,提出明式家具制作技藝傳承面臨的原材料短缺、勞動生產率低、制作標準下降等問題,通過對明式家具制作技藝現狀的分析,得出家具制作技藝面臨的棘手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明式家具;制作技藝;研究
0 引言
明式家具興起于明晚期,嘉靖年間范濂的《云間據目抄》中記載:“細木家伙,如書桌禪椅之類,余少年曾不一見,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韓與顧、宋兩家公子,用細木數件,亦從吳門購之。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妝雜器,俱屬之類。”[1]選材考究、造型優美、制作優良是明式家具主要的三大特點。[2]這種家具的誕生有一定的原因,它的產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主要有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兩方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消費者審美意識改變,如今家具制作技藝的發展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戰,存在原材料短缺、勞動生產率低、制作標準下降等問題。深度剖析家具產業的發展現狀,明式家具作為一種獨特的制作技藝門類,代表了經典的傳統藝術形式,有自身的美學標準和文人氣息,逐漸形成獨立的家具風格體系。現如今對明式家具制作技藝的研究面臨著缺乏創新、技術待優化、后繼乏人的問題,這些都是現代社會棘手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明式家具形成原因
1.1 政治環境
縱觀明朝(公元1368—1644年)的整個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明朝皇帝主要依靠太監勢力和特務機關這兩個部門來推行自己的政策,使得一些有才華的人或者忠良之士的忠君報國之心一再受挫,處在兩難之間。這些人既想忠君報國,又不能隨意諫言,處處謹嚴小心,于是他們更加追求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投入民間的生產創造,發揮自身的才能,促進了明代手工業的發展。同時又適逢明代對工匠奴役制的改革,工匠群體被解放,爆發出創造熱情。
1.2 經濟環境
明代,農業、商業、手工業和對外貿易大力發展,經濟欣欣向榮,尤其是江南地區以人文薈萃、物產豐富的蘇州為首。由于商業利潤豐厚,吸引了一大批經商人員,他們不僅在國內販賣,甚至出口到國外,尤其是大批的絲綢、瓷器等輕工業,甚得外國人的喜愛,從而在世界上都享有美譽。當時的人們生活富裕,國盛民安。《明史·食貨志》記載,宣德時期全國設有稅收機構的大型工商城市,包括南京、北京在內共33個,明中期以后,又新增20多個大型工商城市,且原有大工商城市也更加繁榮。經濟的大力發展促進了手工藝的創造,為明代手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蘇作家具”的發源地,為明式家具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經濟基礎。張瀚在《松窗夢語·百工紀》中記載:“江南之侈,尤莫過于三吳……吳制器而美,以為非美弗珍也……四方貴吳,而吳益工于器。”
2 明式家具研究現狀
2.1 原材料短缺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我國順應國際保護環境的號召,也加強了環境保護的措施,尤其是對森林樹木的砍伐制訂了明確的法律規章制度。我國于1998年頒布了“天然林保護工程”政策,對我國的原始森林進行了禁伐和限伐。而木材資源是家具產業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要素,我國主要依賴于國外的大量進口木材。中國的木材資源相對稀缺,傳統家具制造的木材大概有七八種,中國市場上參差不齊。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進口木材的需求量和進口量呈持續走高的趨勢。中國家具產業對國外進口材需求量加大,導致了國內原材料資源短缺與市場需求增加的矛盾。
2.2 勞動生產率低
雖然我國家具產業具有自身的優勢——勞動成本相對低廉,但是大多數家具生產形式以半手工半機械為主,現代大型機械的家具生產并不普及,導致整體家具行業生產率偏低。明式家具以其獨特的材料、精湛的工藝、純手工為主的制作方式,價錢比較昂貴。與國外知名家具品牌相比,我國家具產業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創新的企業管理思想。比如就家具的生產工藝而言,明式家具工人師傅們憑借自身多年累積的經驗確定打孔、安裝五金件的位置,而國外的工廠已經完成了數字化自動打孔和安裝過程,這種家具生產工藝提高了家具生產效率與速度。因此,明式家具傳承在現代社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革新。
2.3 制作標準下降
判斷明式家具優劣,就要考究其制作標準,這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判斷明式家具制作是否精良有很多標準,比如尺度是否精確、弧線是否順暢、立面是否平滑等,這些都在目測范圍內的,也就是明式家具表面的制作標準,更深層次的是結構是否合理、是否滿足了人體工程學等。但是現如今,雖然明式家具的形式還是傳統的樣式,但是內核卻發生了改變,商家為了自身的利益,使明式家具制作的許多操作步驟被省略,關鍵部位被簡化,或者被膠水代替,體現出明式家具的制作水平在逐漸降低。
3 制作技藝研究現狀
3.1 缺乏創新
如今,人們的審美觀念已經改變,現代家具設計更要緊扣市場需求。因此,明式家具制作設計要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密切結合現代人的需求,這就要求設計師吸收明式家具的精髓、榫卯結構以及精湛工藝,增加設計靈感,使之與現代的家具設計元素相結合,重新設計出具有現代意味的符合消費者喜好的新的家具風格。
但是現在家具市場上對家具的設計卻缺乏創新,不同廠家相互模仿抄襲。比如明代四出頭官帽椅(如圖2),其功能性已經不能滿足與現代生活。明代官帽椅的功能是招待到訪客人,而現代家具主要強調舒適的功能,讓使用者減少疲勞。一味地抄襲明代的經典家具器物制作技藝,而不加以創新,不契合現代人的需求,這正是現代家具創新不足的體現。這就要求現代的家具設計師在制作技藝上要吸取明式家具的精髓,并注入新的設計理念,這樣中國的家具才能重新展現新的活力。
3.2 技術待優化
在當今社會中,隨著觀念的改變,人們在消費的同時也越來越注意對環境的影響與自身的健康,現代家具與消費者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人們對家具的“綠色”要求日益增加。比如明式家具的表面處理主要是燙蠟技術,這樣能很好地體現材質美以及環保的功效。而現代人們對家具的表面處理主要是噴漆手法,但是噴漆里面富含許多有毒物質,如大家熟知的甲醛、甲苯等,這些物質會嚴重污染環境,引發人類的各種疾病。因此,家具制作技藝的提高也是現代家具面臨的極大的挑戰。
3.3 后繼乏人
蘇式家具的傳承中,譜系關系主要是傳統的拜師學藝即師承關系、口傳心授,這種社會自發性的形式傳承方式,導致遺留下來的工匠藝人少之又少,同時這些從事家具技藝制造的手藝人大都年事已高。現代家具制作日益轉向機器批量生產,高學歷的年輕人中愿意潛心研究明式家具技藝制作的寥寥無幾,他們更愿意躋身現代熱門行業。
4 結語
蘇式家具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具有地方韻味的東方家具體系。蘇式家具滲透出的文化底蘊也一直為世人所稱道。
但在當今社會,明式家具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制作方式也面臨著缺乏創新、技術不精、后繼乏人等諸多問題。如何解決現代社會中明式家具面臨的困境,并進一步傳承發揚明式家具,成為突出問題。以明式家具為代表,將本土優秀文化中的民族特色納入現代設計,積累和發揚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設計文化,是我們應深入思考并為之行動的。
參考文獻:
[1]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1.
[2] 許振平.明式家具風格成因試探[J].南方文物,2016(1).
[3] 陳文平.論明式家具及其藝術[J].上海大學學報,2008(15):5.
[4] 王麗麗,李連志.再探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融合[J].美術大觀,2006(10):38.
作者簡介:蘇燕(1978—),女,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唐薇(1990—),女,江蘇宿遷人,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