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繼菡 王洪波 劉洋
關鍵詞:高雅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9 — 0070 — 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薄拔幕転槿嗣裉峁﹫詮姷乃枷氡WC、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必須不斷加強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高雅文化屬于文化意識形態范疇,是指人們培育積極的人生意志品質、引導人們具有努力進取精神的思維方式,其一般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精神內涵豐富、格調典雅等基本特征。不同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的內涵更加深邃,道德倫理教化作用更加感性。它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大學生審美修養,提高大學生藝術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類文明的不斷向前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以文立城”“以文化人”,始終讓文化感染整個城市,讓文明滋養人的精神。地域文化是當地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而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符合當地的民俗民風、審美意識和思想文化,突顯一個地區特色的重要文化屬性和特征。
1.傳統歷史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齊齊哈爾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地域文化紛呈的北疆歷史文化名城。例如有龍沙公園、明月島、羅西亞大街、紅岸公園、動植物園等歷史文化景點;昂昂溪文明、塔子城遼金古城等文化遺址和數百年的流人故居、站人故居等流人邊塞文化;黑龍江將軍府、督軍署、大乘寺、清真寺、關帝廟等歷史文物遺跡。齊齊哈爾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如蒙古族的草原風情、達斡爾族“庫木勒”、抹黑節等。崔氏剪紙、克東縣的“滿繡”藝術、克山火山石手工技藝等被選入齊齊哈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積極成果的集中體現,它具有自身生長的歷史時空性和獨特的精神品格。紅色文化是融科學性、先進性、實踐性的革命文化理論,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精神風貌,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理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有著教化、引導、激勵等功能,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踐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時代文化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高校是紅色文化教育和宣傳的主戰場,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赴齊齊哈爾和平廣場、泰來江橋抗戰紀念館、西滿烈士陵園、克山縣烈士陵園、毛岸青紀念館等和觀看電視作品《決戰江橋》。這些蘊含著深厚的政治智慧和道德養分的紅色教育基地和文化作品,以更加直觀的藝術形式,引導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成為有執著信念、優良品德、豐富知識、過硬本領、遠大抱負的一代青年。
齊齊哈爾市政府和齊齊哈爾地方高校注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高品位,精內涵,強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向廣大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世界反法西斯宣傳教育等,傳承紅色基因,在學思踐悟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來提高青年學生的精神文化修養,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3.生態文化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齊齊哈爾市非常重視生態文化發展,確立以“生態建市”科學發展理念,有聞名中外的“中國鶴鄉”美譽的扎龍自然保護區;有以“綠色、健康、合作、發展”為主題的綠博會等。齊齊哈爾市突出自身的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在廣袤富饒的黑土地上,用自己的天然美、生態美、自然美、民族美為百姓謀福祉,為社會創造價值,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齊齊哈爾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尊重自然、珍愛自然、保護自然,去感悟豐富的生態文化,追求繁富絢麗的生態美,加快建設生態魅力城市。
4.冰雪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時,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明確強調,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發展。齊齊哈爾冰雪藝術歷史悠久,依托深厚的冰雪文化底蘊,彰顯齊齊哈爾地域的冰雪文化及冰雪運動理念,打造冰雪運動品牌,“首屆奧悅冰雪運動文化節”、“濕地越野滑雪項目基地”、“冰雪游覽會”、扎龍景區的冰雪觀鶴娛樂以及豐富的冰雪運動體驗項目等,加速把“冷資源”變成“熱經濟”,為鶴城的冰雪運動又增添了新的內容。
高校在文化教育發展改革中必須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建設,特別要注重對高雅藝術的傳播和推廣,用高雅藝術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高雅文化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精神塑造,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青年學生至真、至善、至美全面和諧發展。
1.加強組織宣傳,營造高雅氛圍。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在高校文化育人的過程中,高雅文化有明顯的教育導向功能。通過組織宣傳的導向作用,加強高雅文化育人的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學校定期聘請著名的藝術家、專業人士、民族文化傳承者到大學校園進行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展示音樂、舞蹈、美術繪畫、電影、藝術設計、雕塑、地域民俗藝術等高雅藝術,把代表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藝術作品送進大學校園,讓廣大學生走近高雅藝術,感受大師藝術魅力,汲取藝術養分,來滿足自己對文化藝術的追求。
首先要改變以往只重視專業教學而忽視素質教育的觀念,意識到人文教育對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從而積極推廣藝術教育,讓學生們成為高雅藝術的知音、傳播者和創造者。其次必須營造一個全方位、立體的充滿人文藝術氛圍的校園環境。舉辦多種藝術講座,嘗試排演經典劇目等活動,充分運用校園報紙、廣播、雜志、電視等傳統傳播渠道,又運用好手機、微信、微博、互聯網傳播新平臺等新興文化傳播媒介,開展富有新時代特色、現代元素的高雅文化推廣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2.鑄造典型引領,推動文化實踐。
地方文化滋養校園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校園文化品質,讓校園文化引領地方文化,實現雙向互動。校園文化是高校發展的精髓和靈魂,是引導高校健康發展的行動指南,是凝聚高校師生智慧的源泉。
齊齊哈爾大學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推進校地合作深入開展,相繼與齊齊哈爾市政府開展了文化傳承與發展產學研合作,開展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校地合作項目,促進校地文化發展繁榮,發揮大學文化傳承創新與社會服務作用,創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精品。例如:校地聯合打造的大型風情畫劇《達斡爾人》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表演金獎等11項大獎,入選教育部確定的50個“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展示項目,成為校地文化合作的成功典范。
齊齊哈爾大學重視鑄造典型文化引領,創作出更多體現高雅文化精髓的優秀作品,向師生展示高雅文化的獨特魅力。例如: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第四屆特奧會、“教師和學生書畫作品展”、 “教師和學生專場音樂會”、《周末小舞臺》等展演。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了“龍舞鶴城,舟行齊大”等文化品牌。學校還將文化特色與地理優勢相結合,在嫩江之濱、勞動湖畔打造出以“上善若水、智者樂水”為主題的美麗環湖大學文化景觀群建設,“三致”文化廣場、《多彩齊大》浮雕墻孕育出“立德樹人”等精品文化項目。
學校積極組織具備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節實踐活動,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高雅藝術交流展示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使高雅藝術從“走進校園”演化為“鑄造校園”,增強高雅藝術的文化影響力,創造出具有優秀價值的校園文化精品。例如:齊齊哈爾大學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和科技節經過多年來長期的實踐,成為學校文化、科技、藝術成果展示節、學習實踐創新節、綜合素質培訓節和思想情操教育節。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是學校開展文化藝術教育的有效形式,為學生展示才華、張揚個性搭建平臺,不斷提升大學生審美修養和人文素養,對促進青年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地方特色。
將高雅藝術教育活動融入到大學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中來,合理優化課程體系設置,拓寬美育的課程通道,加強學校藝術課程的建設,能夠最大限度的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藝術教育,全面普及和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和審美能力,培養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目前大多停留在“音樂欣賞”、“美術鑒賞”等課程基礎上,這對藝術素質相對缺乏的大學生而言,很難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和審美素質。藝術課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及高雅藝術的最佳方式。課程設置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愛好,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自由選擇學習目標,開設相應的藝術選修課程,如藝術教育理論、藝術史、藝術欣賞、藝術美學、藝術技巧教學、舞蹈、非物質文化傳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生態文明教育、冰雪體育等藝術課程,激勵學生掌握多方面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建立高校藝術教育課程評估體系,把藝術教育納入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學軌道,規定藝術課程教育與大學生的畢業成績考核掛鉤,每位學生在大學期間必學選修完成相應的藝術課程,拿到相應學分才能順利畢業,讓基礎教育跟藝術相互貫通、相互融合。
大學是育人的場所,立德樹人是根本,要樹立“大學處處都是文化、處處都是育人、處處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發展道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高雅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更大的效力,不斷給學生以思想啟迪和文化滋養。
1.對學生思想的引領
高校要持之以恒堅持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始終以思想教育為主線,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培養大學生自覺、自信、自強的文化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例如:學生通過對紅色基地的參觀、紅色經典作品的欣賞,以紅色文化為素材創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價值和極具藝術力量的優秀作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教育,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深厚而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
學生從高雅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奮斗與拼搏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樹立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奮斗精神。因此,高校要不斷深入加強高雅文化與政治思想教育相結合,增強大學生對高雅文化認同,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增強大學生對高雅文化的情感認知、理性認知和價值認知,讓高雅文化教化育人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讓青年一代暢想新時代、追求新征程。
2.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高雅文化用“以美儲德、以美育善”的方式,將理性的道德觀念轉化為感性的道德自覺,育人、育心,潤化著大學生的認知、道德、情感、行為等。高雅文化給大學生以奮發向上的力量,實現自我修養與道德品質的提升,體現了大學生自身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是培養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基礎。例如:音畫劇《達斡爾人》,是把達斡爾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舞臺史詩,以舞蹈、情景表演、歌曲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現出一幅達斡爾民族生活風情的幸福畫卷。該劇以美的形式、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旋律,給大學生以藝術的感染,使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追求綠色發展繁榮,追求熱愛自然情懷,從而精神得到激勵,心靈得到凈化,可以提高學生愛民族、愛生活、愛自然等良好的道德情操。話劇《立秋》走進高校,其晉商勤奮自強、誠信為本、能屈能伸的職業道德和精神貫穿全劇,揭示了歷史轉變關頭和社會轉型時期,改革創新與因循守舊之間的矛盾沖突及其必然結局,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和教育性。這部經典文化大戲和精神大餐,為大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良好品德、健康成長成才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3.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雅文化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的內涵,可以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能夠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精神塑造。高雅文化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和教育學生,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受美好、潤澤心靈,從而培養他們對美的理解和感悟,對優美價值的追求,塑造大學生自我完美的理性人格、破礪意志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認為:“若要把感性的人變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徑是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藝術是進行情感和審美教育的最佳的方式,通過美的藝術進行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趣味,激發學生的情感,還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從“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之后,不僅豐富校園文化,達到了藝術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建設“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優化藝術審美的教育環境。芭蕾舞劇《鶴魂》呈現出一種對美好青春與珍貴生命的崇高禮贊,讓大學生欣賞到了高雅藝術,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大學生通過觀看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這不僅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能力,還可以引導他們的審美價值取向,激發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能力,健全他們人格品位和精神境界。
高雅文化體現了人類先進思想文化前進的方向,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實踐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強大的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覺。有利于當代大學生認同和汲取人類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追求真、善、美,保持激揚上進的精神狀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北京八家名人故居紀念館.文化名人與民族精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2〕劉洪一.文化育人〔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3〕李榮啟.文化與藝術的多視角探索〔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
〔4〕彭慧芬.試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教育的途徑〔J〕.世紀橋,2019.
〔5〕李嵐清.李嵐清音樂筆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王曉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廣東省為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8〕鮑榮娟.高雅藝術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發展路徑〔J〕.藝術教育,2016,(05).
〔9〕新華網.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Z〕.2017-10-27.
〔10〕朱鴻亮,魯寬民.習近平新時代文化建設思想的鮮明特色〔N〕.光明日報,2017-11-20.
〔11〕新華網.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Z〕.2018-03-20.
〔12〕新華網.習近平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Z〕.2018-05-19.
〔13〕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堅定文化自信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光明日報,2019-07-04.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