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婷
摘 要:作為承載民族文化記憶的特殊媒介,年畫在我國的傳承已長達數千年。年畫文化的框架不僅折射出中國人鮮明的文化意識及身份認同意識,而且也存儲了大量的民族集體記憶。直到今天,年畫仍然具備極其頑強的生命力。研究年畫能夠加深對我國民間文化的理解,深入地挖掘民族精神。但是,不同時間段的年畫,在內容上有著顯著的差異,所展現的文化特色也不同,在承載民眾意愿的同時,也包含了民間藝術豐富的元素。
關鍵詞:民間年畫;傳承;創新
1 中國民間年畫的生存現狀
1.1 機制年畫成為主流
機制年畫對傳統手工年畫創作造成巨大的沖擊,人們對紙制年畫的喜愛程度不斷下降,手工年畫的發展遭到巨大打擊。陜西鳳翔年畫傳承人邰立平曾經這樣說過:“1980年,鳳翔木版年畫的手工作坊數量還剩70多家,1990年前后銳減至20多家,2000年已經僅剩幾家……從2001年起,西北地區手工年畫的創作者只剩下我和妻子王惠芳,其他家已經基本消失了。”相比手工年畫,機制年畫的色彩更為均勻,圖案也更為漂亮,制作成本低,傳播性更強。再比如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至2009年年底,當地從事機印年畫生產的廠家已經達到3家……一年中,春、秋、冬三季都有人在從事生產,可見市場需求量之大。機制年畫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對傳統手工年畫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提醒人們必須意識到年畫文化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1.2 年畫不再是節慶的必需品
封建社會在我國沿襲的時間長達數千年,所形成的社會習俗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年畫同樣如此。從年畫誕生以來,其一直是民眾祈求美好生活的象征。自宋代起,年畫的裝飾性功能逐漸增強,成為滿足民眾審美需求的藝術品。自21世紀起,知識發展速度驟然加快,不同形式的文化充分地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年畫的功能不斷被削弱,貼年畫的民眾數量不斷減少,特別是現代城市人,連膠版年畫也不再張貼。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以及時代審美需求的嬗變、生活方式的變化,都使得人們對年畫的認同感不斷降低。
2 年畫的傳承發展路徑
2.1 保護培養民間年畫傳承人
保護年畫的重點在于保護及培養傳承人,為傳承人營造優良的環境,改善生活條件的同時為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政府可以組織年畫傳承人參加各類民間藝術傳承活動,向大眾展示優秀的年畫作品,創造大量的機會讓受眾熟悉年畫、接受年畫。年畫已經完全超出了原本的范疇,日益成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要更好地保護年畫文化,必須注重對傳承人的培養,建立一支專門的藝人隊伍。高等藝術院校可以嘗試開設相關的課程,邀請民間藝人參與教學工作,文化部門則可以從政策上給予支持和認可,使年畫藝術得以傳承發展。
2.2 數字化讓年畫藝術以新形態傳承
自從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民間藝術開始受到社會民眾的廣泛關注,藝術形式也得以不斷創新。比如泥人張彩塑、運城剪紙等。原本久已失傳的民間藝術形式通過與現代科技的相互融合,在各種公益廣告中紛紛登臺亮相,成為媒體的“寵兒”。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可以看到這種類型的公益廣告,令觀者耳目一新的同時,讓人們充分地受到民族風的感染,運用不同的創作理念,使民族文化呈現出嶄新的面貌。《人民日報》曾于2013年刊出由天津楊柳青年畫社創作的公益廣告,該作品以“中國夢之尊老愛幼”為主題,以民俗藝術的形式來體現精神文明建設的理念,傳播民族文化的同時,充分展示了現代媒體人應有的職業責任素養。采用傳統年畫的形式來創作公益廣告,可以說是年畫史上的大膽嘗試,也是當代媒體人表達情懷及責任最為重要的方式;為傳統年畫找到全新發展道路的同時,也為中國民族文化成功登上國際舞臺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2.3 緊跟時代需求推陳出新
年畫的本質在于反映民眾的生活,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民眾的意愿,反映社會的變化及時代的變遷。隨著時代的發展,年畫的內容及形式也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所以,年畫的生命力具有動態性和延續性,而不是停滯不前,墨守成規。年畫現代創作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在市場中,可以將新創年畫作為禮品或者裝飾品,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滿足民眾在文化方面的需求。還可以將年畫元素用于日常用品的裝飾與設計,比如色彩、理念以及形象等;嘗試將年畫元素與其他民間藝術形式相互結合,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年畫創作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可以通過深入挖掘年畫藝術的時尚性,來增強其生命力。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審美觀念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人們對年畫藝術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年畫藝術還要注意融入民眾喜愛的元素,從而創作出符合民眾審美需求的年畫藝術作品。在保護和傳承年畫時,還需要充分考慮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比如可以復原古老的版畫,縮小其版面,使其成為受人青睞的收藏品;還可以與其他的文化傳播形式進行結合,比如印章、郵票、紙質媒體等,在確保其原有特色的情況下,改變年畫舊有的形式及內容,使其滿足受眾的需求。只有將年畫藝術與市場產業化相結合,才能為年畫藝人帶來豐厚的收入,才能提高傳承人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學習年畫創作,有效促進年畫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毅.民間木版年畫傳承與發展的思考[J].大舞臺,2011(02).
[2] 程俊.民間木版年畫藝術的興盛與發展研究[J].戲劇之家,2016(08).
[3] 沈泓.中國年畫產地生存現狀調查(中)[J].民藝,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