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秋羽?郝冬冬
摘 要:本文從系統性設計研究入手,分析當前城市公共家具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探析城市公共家具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城市公共家具設計需要充分考慮設計的系統性、地域性、人性化、審美性等方面的內容,建立系統的設計觀,打造富有活力的城市氣質。
關鍵詞:系統設計;城市公共家具;景觀設計;公共服務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城市景觀建設正迎來迅猛發展的浪潮,城市公共家具作為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足夠重視。由于城市公共家具包含品類較多,且未設置統一的管理部門,當前城市公共家具普遍由眾多分管部門劃分區塊管理,因此造成城市公共家具呈現造型不一、設計無序的混亂景象,嚴重影響高品質城市文化風貌和景觀設計的發展。
1 城市公共家具概述
1.1 基本概念
城市公共家具的概念起源于歐洲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Street Furniture”(街道家具)、“Mobilier Urban”(城市家具)等,是指設置在道路、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中的設施和器具,為人們在城市戶外空間活動服務。1992年美國風景園林設計大師加勒特·埃克博將其定義為“Urban Street Furniture”(城市街道家具),強調其滿足人們對城市公共空間多元需求的“人本主義”功能。[1]
1.2 設計類別
城市公共家具品類繁多,依照服務功能劃分為三類:一是公共交通服務類,如路燈、公交車站點、信號指示燈、護欄、交通指示標識等,滿足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需求;二是便民服務設施類,如座椅、垃圾箱、照明設施、健身設施、衛生間等,滿足城市居民娛樂休閑需求;三是景觀小品類,如景觀雕塑、裝置藝術、噴泉等,為城市公共空間提升藝術品位和格調。[2]
城市公共家具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城市公共環境提供基本服務功能,同時也對城市環境起到形象塑造和文化傳承的作用。
2 國內外城市公共家具發展現狀
2.1 國外城市公共家具發展現狀
國外城市公共家具設計發展起步較早。古羅馬時期,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設計體系。18世紀,工業革命帶動了歐洲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系統規劃的照明設施、衛生服務設施、交通服務設施、娛樂設施等逐步在歐洲各大城市設計完善。二戰后期,美國城市發展迅速崛起,專家學者對各大城市公共家具設計展開細致研究和探討,并逐步發展完備。亞洲地區,日本、韓國率先展開城市公共家居設計的研究,發展出自成體系的城市公共家具設計原則和標準。[3]
2.2 國內城市公共家具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城市公共家具設計已有較大的進步,產出一大批優秀的設計案例。但由于國內城市普遍存在擴張速度過快的問題,在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新城區發展與舊城區改造、現存建設與未來發展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多矛盾。這些原因造成城市公共家具設計存在局限性和矛盾,設計以區塊的點狀或線形為主,難以形成系統性的全面規劃。城市公共家具施工、管理與維護因分管部門不同,缺少統一的型制規范標準,造成實際施工呈現效果混亂無序,與周圍環境無法和諧共生。國內較多城市對城市公共家具設計重視度不夠,抄襲和仿制較為嚴重,呈現“千城一面”的現象,失去了地域特色和城市風貌。[4]
3 城市公共家具設計原則
3.1 系統性設計原則
城市公共家具的設計與規劃首先應建立在系統設計的原則下展開,以城市、區域、街道三個層面展開規劃部署。城市層面要具有系統設計的全局觀,戰略視角制定統一的設計要求、風格定位、型制規范、尺度標準等基本準則,并對未來建設發展作出長期規范方案;各區域遵照基本設計準則,結合區段實際發展現狀和地區特色制定實際設計和施工方案,并完善施工建設、監管;街道層面完成后續的管理與日常維護工作。[5]通過系統規劃、層級部署,實現頂層、區段、節點的系統性設計過程。
3.2 地域性設計原則
當前,全國各大城市公共家具設計往往大同小異,失去了地域和歷史文化特點。國務院參事仇保興曾提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是大地和祖先留給我們最精華的部分,應該原原本本、完整地傳承到下一代去”。由此可見,城市公共家具設計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地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作用。
城市公共家具設計應充分考慮其人文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因素,設計充分尊重城市歷史,結合現代科技,明確設計定位。
3.3 人性化設計原則
城市公共家具設計的首要服務對象是人,因此設計施工中應符合人的使用需求。以人為本是指導城市公共家具設計的重要原則,設計比例、尺度滿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解決城市生活各項問題,實現高效、舒適的城市生活氛圍。[5]實際設計施工不僅要滿足普通群體的需要,在老人、孩子、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使用需求方面更應著重考慮,尺度把控、細節處理更應細致精準。
3.4 審美性設計原則
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逐步提升,使用者對城市公共家具的審美需求也日趨增加。設計作品應合理運用色彩、造型、設計元素,增強視覺感受,不僅為城市空間增添活力和亮點,更能提升大眾的審美水平。
4 結語
城市公共家具設計是城市空間氣質、格調的重要體現,規劃、設計、施工及維護過程應從系統設計視角出發,統籌管理系統規劃,完善職能部門監管工作,是未來城市公共家具設計的必經過程,更是打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辨識度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鮑詩度,王淮梁,葛榮,等.環境標識導向系統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 皮永生.城市家具的地域性設計[J].裝飾,2006.
[3] 姜李玲,徐雷.從Z58探索現代建筑與城市環境和諧共生的方式[J].藝苑,2016.
[4] 王昀.城市公共設施系統設計實踐與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4.
[5] 曹磊.給予文化傳承的園林景觀設計理論[J].藝術評論,2018.
[6] 白豆豆.基于行為心理的景觀設施可變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作者簡介:閆秋羽(1987—),女,山東滕州人,東華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常州大學懷德學院講師。
郝冬冬(1986—),男,江蘇徐州人,常州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碩士,常州大學懷德學院中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