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捷?段鵬程
摘 要:本文的目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過研究明式家具造物觀的內涵,將其應用到產品設計中來。方法是從明式家具造物觀的成因出發,分析得出明式家具造物觀的內涵,總結出其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啟示,意圖把明式家具造物觀應用到現代產品設計中。結論是抓住“天人合一”的設計主張,設計應促進生態發展,追求可持續發展,同時作為設計師更應當具有人機工學意識,在設計和制造時必須“以人為本”。
關鍵詞:明式家具;造物觀;造物思想;產品設計
0 引言
作為中國古代造物的典范,明式家具對現代設計具有重要的價值。明中葉以后,社會經濟結構趨于多元化,人們的生活質量及審美到了極大的提高,明式家具在此時發展了起來。當今中國設計正在逐漸崛起,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倍受重視,探索造物者的思維活動,挖掘明式家具創作的智慧,提供可用于今天產品設計的方法意義重大。
1 明式家具造物觀的成因
1.1 經濟的發展與政治的變革
明朝時期,社會重視農業生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提升。江南和南海地區成為家具生產制造的主陣地。明代取消了海禁,蓬勃的進出口貿易極大地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家具制造業蓬勃發展。
1.2 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
第一,儒家“文質彬彬”的審美理想的傳承。明式家具的平庸和內隱本質反映了儒家“文質彬彬”的審美理想。明式家具注重審美和實用功能,通過適當的尺寸、合理的結構給人以舒適感。這都體現了儒家思想之中蘊含的對現實、人生的關懷。
第二,道家“道法自然”和“致虛守靜”文化的影響。道家文化對明代建筑、園林等產生了重大影響,但這只是表象,家具才是思想文化傳承的真正所在,當這些空間形式發生變化時,家具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
1.3 文人與匠人結合
在明朝中后期,東林派開創經世致用的哲學,文人開始講究道器合一。明代工匠從生活實際出發,強調回收利用,如隔扇里面隔架的用料絕大部分都是邊角余料。
2 明式家具造物觀的內涵分析
2.1 明式家具的材質蘊含“崇尚自然”的造物觀
明式家具的選料非常考究,多使用珍貴的木種,如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等。這類木材質地堅硬,色彩沉穩,給人以自然而親切的感覺,如黃花梨圈椅,質地美觀,色澤溫暖,表面光滑,只用透明蠟處理,以體現木材本身的質地。將自然的物性與人的巧思、匠心融合在一起,這便是明式家具“崇尚自然”的體現。
2.2 明式家具的結構蘊含“隱”的造物觀
我們看到的明式家具表面光潔,但在探尋它們的內部結構時,其復雜多樣性就展現出來了。這些結構既連接緊密又拆分自如,“隱”的造物智慧被充分體現出來,如太師椅的椅圈,是由3或5塊木料組成,由楔釘榫鏈相連;條案中的腿足、牙板和案面的關系干凈利落,是用插肩榫或夾頭榫來連接;羅漢床的圍板和翹頭案的翹頭利用走馬銷來達到自由拆裝。
2.3 明式家具的造型蘊含“以實就虛”的造物觀
道家所追求的虛靜,促使中國人產生一種獨特的審美意識——追求“空靈”之美。藝術創作不是以實就實,而是以實就虛,容納萬境。
明式家具線條造型之下留了大面積的虛空部分,除了以儲藏為主要功能的櫥柜外,封閉的實體很少出現在明式家具中,且從面積上來說,虛空部分所占比例要遠遠大于實體的構件,做到了“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2.4 明式家具的裝飾蘊含“飾極返素”的造物觀
明代,家具多以自然簡約的風格為主,多用雕刻和鑲嵌手法。其中雕刻手法只是適當地進行點綴,如明代家具中的桌子,根據整體需要,僅在適當的地方裝飾。大體的簡潔裝飾與整體造型形成和諧與統一,有主有次,有虛有實,惜墨如金,以少勝多。不難看出,大體樸實、“飾極返素”的造物觀就是明式家具的獨特風格。
2.5 明式家具的尺度蘊含“以人為本”的造物觀
明式家具“以人為本”的造物思想在尺度方面表現得尤為顯著。
如翹頭案臺的設計,桌子的高度保持在大多數人胸口下方3cm處,此高度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可以有效地減輕使用時的疲勞感,在轉角處一般會采用圓弧形設計,以確保與人體接觸的部分是柔和的并增強使用的舒適性。桌子兩端的翹頭,在滿足造型美觀的同時,更是阻攔了堆積卷軸的滾落,桌面邊緣的攔水線可以防止湯水流下。
2.6 明式家具的工藝蘊含“天人合一”的造物觀
明代家具的制造過程本身就是在生產美。通過工匠的工藝和技術,把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智慧不斷注入其中,合而為一。匠師制造明式家具時盡其個人技藝情懷的本性,使家具盡現此物的內在本性,由此可領悟天地化育萬物之所在,達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美的境界。精巧的工藝促使人盡其人性物性,達到“天人合一”。
3 明式家具造物觀對產品設計的啟示
3.1 造型手法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啟示
明式家具的造型表現手法多樣,如線面結合、虛實相生。在現代做設計時應該以實就虛,淡化物欲,不要一味地迎合市場,設計中的“留白”也是一種美。
在近現代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斷掉了很多文脈,也有很多“藕斷絲連”,但我們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深厚的,要把握住機會,重塑一個屬于當下、未來的設計理念。
3.2 “天人合一”思想與綠色設計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啟示
中國道家主張“天人合一”,“天”即是自然,天地的本性是自然,人需順天地而行。在結構上,明式家具的榫卯結構不用外物,既不傷及家具,又保證了靈活性和科學性,利于裝卸;在材藝方面,明式家具以硬木為主,物盡其用。“天人合一”的觀點在現在是具有指導意義的。設計在為人們創造了便利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源的短缺,打破了生態平衡。人們意識到了綠色設計的重要性,進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迫在眉睫。
3.3 裝飾手法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啟示
明式家具的裝飾點到為止,它既不是功能的附庸,又不嬌柔造作,是一種適度設計。現代產品設計應根據適度的原則,做到形式與功能的辯證統一。
3.4 人機尺度方面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啟示
以人為本是設計的首要目的,因此設計中最基本的技術因素和形式原則便是尺度和比例。
明代家具設計者尚知注重人與產品的完美結合,作為設計師更應當關注人體工程學,設計時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優化產品功能,創造出符合人機工程學的“產品”。
4 結語
本文圍繞明式家具的造物觀展開研究。首先交代了研究背景與現狀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由此可知,研究明式家具的造物觀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深遠。明式家具,是指明朝至清朝前期材美工巧、秀雅簡潔的硬木類家具。本文就此類家具展開研究,從明式家具的選材、結構、造型、裝飾、尺度、工藝出發,探究出蘊含其中的“崇尚自然”“以實就虛”“飾極返璞”“以人為本”“天人合一”“隱”等的造物觀念。在此研究的基礎之上得出了明式家具對產品設計的啟示,應重塑當下的設計理念,注重“虛空”設計,綠色設計。
最后,我們要把提煉出的明式家具的造物觀用于現代產品的設計中,探索出古今結合的當代設計新方向。
參考文獻:
[1] 黎昆.明式家具的榫卯結構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6.
[2] 姚健.意匠、意象與意境[D].中央美術學院,2014.
[3] 袁進東.明式家具體系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8.
[4] 陳于書.家具史[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
[5] 田霖霞,應潔茜,呂九芳.中國古典家具造型比例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03):60-61.
[6] 李繼俠.明式家具設計中的造物思想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18):214-219.
[7] 李興宇,石俊杰.明式家具用材美學特征研究[J].設計,2016(15):116-117.
[8] 張樹堯,莊一兵.試讀《長物志》以窺明式家具之“雅”[J].設計,2018(13):66-67.
[9] 劉宏方,范旭東.設計中的民族性與現代性——以漢斯·瓦格納的家具設計為例[J].設計,2018(08):96-97.
[10] 景程,傅蓉蓉.明中晚期江南士大夫審美理念對明式家具設計的影響[J].設計,2017(05):68-69.
作者簡介:馬敏捷(1995—),女,江蘇南京人,南昌工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學生,研究方向:工業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