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松
伊蘆山,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同興鎮境內,屬云臺山支脈,因華夏第一賢相,商朝伊尹建國有功,晚年隱居于此而得名。山體總面積約4000畝,最高峰海拔212.1米,植被保護良好,主要喬木包括板栗、國槐、龍柏、樸樹、青桐等,地被植物包括金銀花、黃楊、鹽竹等。伊蘆山景觀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體表現在石窟眾多、佛教興盛、井泉奇特、石刻集聚,同時伊尹文化、漢文化底蘊深厚,作為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2016年。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國土綠化與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結合的戰略部署。全省各地積極響應、科學規劃,廣泛參與,迅速掀起了采用珍貴彩色樹種的造林高潮。
1、伊蘆山珍貴彩色樹種造林現狀
2017年以來,同興鎮人民政府積極響應省市縣政府大力推廣栽培“三化”樹種的號召為盡快融入全縣大旅游大發展的戰略氛圍,增強伊蘆山森林生態景觀的效果,大力實施“萬樹入山,萬花進山”的雙萬工程。對山體現有植被進行大面積的低產低效林分進行改造提升,
(1)改造方法與面積:采取砍伐割灌,挖掘機清理平整山體面積1500畝,其中鹽竹地800畝雜闊地550畝,其他150畝。
(2)空間布局:從改造整體地形看,山頂地占450畝,占30%;山坡地600畝,占40%;山腳地450畝,占30%。
(3)造林規模及樹種:2017年以來,改造整理的山體面積1500畝,全部進行復綠,栽植3-18公分的紅楓、雞爪槭、檜柏、烏桕、黑松等喬木,栽植總量18000株。
(4)主要樹種分布:從造林主要樹種看,紅楓和雞爪槭達16300株,占90.6%,烏桕800株占4.4%,黑松、檜柏900株,占5%。
2、存在問題
(1)山體綠化樹種單一。紅楓、雞爪槭和烏桕均為彩色樹種,常綠樹種配量比例偏低,原有的山體生物的多樣性嚴重受損,特別是作為旅游景區,難以體現四時有景、適時有花生態景觀效果。
(2)栽植成本偏高。由于技術儲備不足,彩色樹種栽植因山體土層瘠薄、裸石多、立地條件差,栽植成本明顯高于一般苗木栽植或播種苗。而且栽植的苗木規格偏大,撫育管理條件高,對栽植后的成活率有很大影響,一時成景成林出效果的造林理念不切實際。
(3)林分改造不盡合理。伊蘆山目前改造景觀林木改造重點區位明顯缺乏層次感。同時,景觀色彩不豐富,不具有不同觀賞類型的林分。難以達到和諧、協調和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
3、發展對策
(1)堅持山體林分改造原則。伊蘆山作為重要旅游景點開發區域,要注重林分改造與景觀林建設相結合,要與林業產業化相結合,要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多樹種、多林種,在樹種配置上要堅持喬灌花草、經濟林果、彩色常綠相結合。使林分的結構和景觀上與伊蘆山實地風景相協調,創造一個有利用環山旅游的森林生態環境,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追求。
(2)強化科技支撐,引用新型技術造林。山體綠化有它的特定條件限制,栽植珍貴彩色樹種,日常注重彩色珍貴樹種資源的收集和保存,建立種質資源保存基地。同時,制定和完善珍貴彩色樹種規模化栽培措施。推廣容器苗栽植和播種苗復綠。
(3)科學規劃設計,合理選擇樹種。規劃設計要有遠見,既考慮近期,又要考慮中長期,筆者建議對伊蘆山景觀區域 ?“三化”樹種栽培,規劃起點要求要高,重點與一般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集合,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分階段實施,做到經濟實用可行,確保伊蘆山林分改造規劃操作性,在林種配置上,實行喬灌相結合,常綠與落葉相結合,針葉與闊葉相結合,速生與增生相結合,同時在空間布局上根據生態敏感區的特點,按不同路段和山體特點配置不同的區域性典型模式,在森林效益上,注重生態景觀型生態防護型,生態經濟型的模式各不相同。
(4)山體綠化通過樹種推介。根據伊蘆山主體條件和所處的氣候條件,筆者建議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建議選擇以下“三化”樹種和鄉土樹種:喬木常綠樹種有黑松,火炬松,側柏,雪松。常綠灌木有:油茶,石楠。珍貴樹種有:楸樹,櫸樹。藤本:爬山虎,凌霄,紫藤。
綜上所述,對林業的全新改造和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當今林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重點抓好林分改造與景觀林建設相結合的方式,形成生態景觀型和生態經濟型產業模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功能,提高植樹造林的新型技術,以所處區域的地理環境,科學規劃合理設計,選擇合適的樹種。避免綠化樹種單一,要對植樹造林技術的種類進行全面的分析,采取非常具有針對性的策略措施,打造重要旅游景點開發區,把伊蘆山變成一個環山旅游的森林生態環境,不僅為本地區帶來經濟效益,更滿足人們休閑、旅游,回歸自然的需求。
(作者單位:222232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同興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