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它的保護和利用狀況反映了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水平,影響著城市形象的樹立。本文以長春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利用狀況為例,探討適宜的保護和利用模式,期望對政府完善政策措施、作出合理規劃提供建議。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長春;保護;利用
近年來,國家對文化遺產的保護逐漸從單體的保護發展為對成片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即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相關因素,包括周邊的民居、街道、植被等自然及人文景觀,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由此產生。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利用與單體的文化遺產不同,需要具有宏觀的、長遠的眼光,并遵循系統的原則。
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成片的歷史文化遺存,它的保護和利用對所在城市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主要包括對社區發展的影響、對教育科研的影響、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等四個方面。
首先,對社區發展的影響。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利用對社區居民的原有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政府對街區內的建筑及景觀進行了修繕和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營造了文化教育的氛圍,與此同時,街區內及周邊房價上漲、物價上漲,交通擁堵等問題也十分突出。其次,對教育科研方面的影響。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利用引起了諸多專家學者的興趣,相關研究成果拓寬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路,促進了本地文化產業的科學和可持續發展。再次,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政府對古建筑進行修復和重建,使得建筑的結構、材料和設計形式得以良好保存,并新增部分服務設施用于當地居民使用,如散步、休憩等。最后,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有效保護和利用使得當地居民更加關注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并積極加入宣傳和自覺保護當中,對于文化習俗和傳統活動的傳承有著積極意義。
1 長春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利用現狀
吉林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3月16日,正式將偽滿皇宮街區、人民大街街區、第一汽車制造廠街區、新民大街街區、中東鐵路寬城子車站街區、南廣場街區批準為歷史文化街區,至此,長春市共有歷史文化街區6處,多數為近現代歷史建筑,是城市近現代發展史的見證和代表,也是整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淀。對它們的保護和利用體現了城市的發展水平,對樹立城市形象有很大的幫助。
歷史文化街區與所在地之間的經濟、社會的相互作用會受到兩者相互依存模式的影響。從空間距離的角度來看,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城市的中心區,它對城市中心區集中分布的消費型商業可能產生很大的拉動作用,還會影響周邊產業的構成和業態、土地價值等。這是因為城市中心區建設密度大,城市產業分布集中、人口密集。6處歷史文化街區中,人民大街街區和新民大街街區是面積較大的歷史文化街區,周圍的景觀呈條狀分布,為更好地對其進行利用和保護,街道兩邊的建筑多為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場所,并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新民大街街區在街道的顯著位置設置了明顯的“歷史文化街區”標識,作為重點宣傳和展示的對象。偽滿皇宮是重要的歷史教育博物館。第一汽車制造廠街區集中展示了工作區與生活區截然分開卻又完美融合的工業時代的生活風貌。南廣場街區和寬城子街區已改造成為長春市重要的商業街區。
隨著當今社會對文化遺產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長春市政府為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整體或部分改造提升,效果顯著,周邊環境的大規模整治,對舊城環境的改善作用明顯,也使居民從中獲益,不僅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增進了他們對本地文化的熱愛。
長春市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情況集中在以使用為主的利用方式,在保持建筑外觀原貌的基礎上,對內部的生活和辦公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使之滿足日常生活和辦公需要,基本上實現了對建筑物的充分合理利用。
然而在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利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周邊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的維護和修繕并不理想,很難與建筑風格融為一體,無法在凸顯歷史文化街區特色的同時具備現代化功能;像偽滿皇宮這種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史實重地,向青少年受眾發揮的宣傳教育功能并不明顯。通過城市旅游宣傳策劃來提升歷史文化街區的知名度,進而提升城市影響力的實際效果有待增強。歷史文化街區的旅游開發程度有限,在改善居住環境、增加就業崗位、改善公共交通等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2 保護和利用措施
一般來講,絕大多數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利用都被納入文化產業的規劃,與旅游業緊密相關,然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涉及的領域遠遠超出了旅游業發展的范圍。這就需要在一定范圍內構建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街區和研究社會發展的理論框架,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以便于更科學、更準確地了解歷史文化街區對所在城市或地方的影響和意義,完善現有的管理和保護利用模式思路,進而在城市發展和遺產保護的雙重原則下,為政府制定管理發展策略提供借鑒。
目前在保護與利用長春市歷史文化街區過程中,對于歷史文化街區的物質構成和環境構成威脅主要來自保護力度不足和過度使用兩方面。因此,在今后的保護和利用道路上,應明確指導思想,以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發掘潛在的價值,為城市發展作貢獻。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遵循“嚴格保護、永續利用、實現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歷史文化街區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在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過程中,要樹立保護為先的觀念,利用多種手段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永續發展。
第二,納入城市旅游網絡。歷史文化街區的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它是一座城市的歷史縮影,因此對其進行良好規劃,將其納入城市的旅游網絡,可以促進旅游產業發展。例如,開通可直達或全線參觀歷史文化街區的公共交通線路或主題旅游線路,設計具有創意的標牌、標識,開展文化宣傳活動,舉辦大型的旅游文化節慶活動等。
第三,文化媒體宣傳。政府和有關部門可通過出版物、電視、網絡媒體、影視制作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設計制作深入人心的主題宣傳片,通過對外合作交流等方式在教育交流和投資洽談等方面展開合作,進而提升知名度,為打造城市形象和發揮品牌效應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長涓,宮聰.基于“完整街區”理念的歷史街區生態更新研究——以美國四個歷史街區為例[J].中國園林,2019(01).
[2] 成都“小街區”規劃建設實踐[J].江蘇城市規劃,2019(05).
[3]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06(02).
[4] 周丹,付林江,陳國忠,趙京京.郎岱古鎮歷史街區現狀調查與保護研究[J].度假旅游,2019(03).
[5] 崔晨馨.老街區改造設計[J].大眾文藝,2019(13).
[6] 楊建朝,朱菁菁,谷立霞,鐘偉.新興型城市游憩空間與城市文化融合發展研究——以石家莊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9(01).
作者簡介:張楊(1983—),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