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千
摘 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地位更加重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研究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相對普通院校大學生,有其鮮明的專業學習特點和獨特的個性特征,本文分析了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業特點,并對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4點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
近些年來,我國創新創業事業快速發展,高校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成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藝術類院校學生普遍具有一定專業技能,有較強的人際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創業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與此同時也形成了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業的特點。
1 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業特點
1.1 以專業技能為中心
在藝術類大學生創業項目中,大多數以自身專業為基礎開展創業活動.創業項目對專業具有較高的要求。藝術類院校的大學生,往往在某一藝術領域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他們從小學習專業技能,在入校前已經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某些藝術類院校專業招生入學的要求就已達到準專業水平。此外,這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有更多的奇思妙想,這為藝術類院校大學生的創業奠定了基礎。
1.2 創業項目周期相對較短
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業項目大多為文化創業項目或者藝術教育項目,屬于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是高附加值產業。如影視策劃、廣告、演出、展覽、動漫設計、藝術教育等項目,都是以創意為核心,文化附加值明顯高于普通創業項目。這類創業項目較傳統創業項目,前期投入成本不大,產出周期相對較短。
1.3 創業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
與綜合類大學的創業學生不同,藝術類院校創業的大學生普遍具有實踐經驗,在創業之前已經進行過相關的實踐。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部分大學生產生以實現自我價值和獲取經濟利益為主的創業動機,在這樣的動機驅使下,這部分學生開始帶學生、承接一些小的項目。一些專業教學本身也是對學生進行相關訓練,如音樂學院器樂表演專業室內樂訓練,學生就會組成較為專業的小樂隊;電影學院的聯合作業,學生就會形成較為專業的攝制組等等。這些都為創業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當時機成熟,這部分學生就會依托自身專業,開展創業活動。因此,在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業前,往往都具備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具備一定的優勢。
2 藝術類院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議與思考
針對藝術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特點,應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把創新創業教育做到實處。
2.1 打造具有藝術類院校特點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在現階段,藝術類院校和綜合類大學開展的創新創業課程較為相似,缺乏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缺乏相互滲透性。藝術類院校應該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建立多維度、立體化的課程體系。
在理論課程方面,首先是創新創業的相關理論課程,讓學生對創業有初步的理解,對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有初步的認知和思想準備。其次是創業過程中相關的專業知識課程,如講述與創業相關的會計知識、法律知識、稅務知識等。再次,要給學生講解相關創業政策,周邊創業園的情況,如何注冊公司等實操性問題,切實讓學生知道如何開始創業。所有的理論類課程都要和藝術類專業本身結合起來,從專業出發,多采用藝術類創業項目為案例的教學。
在實踐方面,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組織校級創新創業大賽,推薦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大賽。以筆者所在的北京電影學院為例,2019年上半年組織了北京電影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18支創業團隊參賽,涌現出一批優秀創業項目。學校對優秀項目進行創業輔導,推薦參加各類創業大賽。截至2019年7月12日,一支創業團隊榮獲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一等獎;一支創業榮獲歌華有線杯·2019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復賽·懷柔區分賽區(電影電視音樂)二等獎,并獲得15000元創業資金;兩支創業團隊榮獲優秀獎并獲得5000元創業資金,北京電影學院榮獲優秀組織獎;兩支創業團隊榮獲2019年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三等獎,獲得入駐北京高校創業園資格。
對優秀創業團隊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藝術類大學生創業項目中,初創項目創業模式較為簡單,多為普通教育類項目和簡單的制作類項目。要幫助創業團隊建立長期規劃,不斷升級業態,樹立團隊遠期發展目標。如由單純的藝術教育升級成為藝術課程研發,由宣傳片拍攝升級成為品牌運營,由單一的服務項目升級成針對不同目標群體的個性化定制服務等,以此推進創業項目的不斷深化發展。
2.2 整合資源,打造創新創業平臺
在《新語詞大詞典》中,將資源定義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全部自然條件的總和。如土地、礦藏、空氣、陽光和水等”。對于創業團隊來講,資源是創業團隊運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藝術類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創業項目提供資源。
打造信息交互平臺。藝術類創業項目有較強的關聯性,一個項目往往需要多個專業配合完成。如音樂學院演出策劃創業項目,需要項目統籌、宣傳、演員、服化道等多個專業;電影學院視頻制作創業項目,需要編劇、導演、攝影、美術等多個專業。很多創業團隊碰到人員及技術問題都會采用私下找同學的方式來解決,這樣效率相對低下。學校應該打造創業信息平臺,讓有志于創業的青年和創業團隊能便捷獲取相關信息,取長補短,煥發出更大的活力。建立在校生和畢業生的創業信息互動平臺,建立在校創業團隊和畢業生創業團隊的溝通機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打造以學校為平臺的創業聯盟。
在校內建立相關機制,為學生創業團隊提供相關項目。在學校日常工作中,在不違反相關規定的前提下,一些工作交給創業團隊完成,如學校相關宣傳品的制作,大型活動的執行等。另外,積極對外聯系,宣傳本校創業團隊,為創業團隊爭取項目。在實際工作中對創業團隊進行鍛煉,進行工作指導,幫助創業團隊快速成長。
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集創業項目孵化輔導、科研成果轉化、學生創業孵化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一體,依托學校資源,專注于學校相關專業的大文化創新創業領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提供創業孵化、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創業教育等服務。
2.3 建立多層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首先,建立高素質的專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立一支理論功底扎實、科研能力強、具有實際創業能力的專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負責校級創新創業課程的講授和建設,統籌開展全校的創新創業活動。
其次,建立創業導師制。讓知名企業家、行業專家、知名教授、各院系主任擔任創業導師,對創業青年進行一對一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指導,根據大學生不同年級的特點,進行全程創業指導。
再次,充分發揮專業導師的作用。藝術類院校中,專業導師和學生的關系更為緊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不一樣的地位,很多學生稱自己的導師為師傅。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充分發揮專業導師的作用,讓專業導師在教授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此外,專業導師還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帶領學生開展專業實踐,把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2.4 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完善創業保障制度
學生價值體系和思想觀念的形成會受到學習環境的影響,藝術類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氛圍。藝術類院校應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做好宣傳,樹立創新創業典型,完善切實可行的創業保障制度,將創新創業工作納入評優評先體系,充分利用多方資源,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政策落到實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藝術類高校要把握當前良好的發展機遇,緊扣社會發展需要,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創新意識和實際創業能力,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2] 周麗.藝術類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5):11-12.
[3] 李鳳,劉洋.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特點及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藝術教育,2017(Z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