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芙蓉 劉偉偉
◆摘 ?要:應用“認—學—議—練”課堂教學模式學習葉圣陶先生的名作《小小的船》,學生在“認一認”中理解課題,在“學一學”、“議一議”中識字,朗讀課文,在“練一練”中鞏固識字、寫字,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發展語文基礎技能與水平。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鼓勵學生合作學習,自主識字;圖文結合,在富有童真、童趣的情境中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認—學—議—練”;《小小的船》
一、認
(一)導入課題
上課伊始,我出示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生:月亮。
師:沒錯。有時候我們看見的月亮是這樣的(出示圓月剪影和彎月剪影)。這是什么樣的月亮呢?
生:這是圓圓的月亮(和彎彎的月亮)。
(二)理解課題
師:“船”字誰會讀?你們見過哪些船?
生:船,我見過游船。(小木船、帆船、大輪船……)
教師出示各種船的圖片,并指導學生認識“舟”字旁,了解帶有“舟”字旁的字一般與船有關。
師:在‘船的前面加個‘小小的,請你讀一讀,你感覺這艘船怎么樣?
生:小小的船(學生輕念)感覺很輕、很可愛……
二、學
(一)自學生字
我提出自學要求:①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②用“○”把會認字畫出來,用“ ? ? ? ? ? ”把會寫字畫出來。
學生自學后,組織學生匯報識字情況。
生:我會用猜謎的方法記住“閃”:一個人站在門里。
生:我會做動作記住“看”:“手”放在“目”上就是“看”。
(二)練讀課文
我出示朗讀要求:①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②讀流利。
接著,檢查學生練讀情況,及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字。
三、議
(一)理解課文
我先配樂范讀全詩。
師:你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生:晴朗的夜晚,藍藍的天空,彎彎的月亮,閃閃的星星……
師:(課件演示星星忽明忽暗的景象。)這一閃一閃的是什么?
生:是星星在眨眼睛。
(二)讀出韻味
我出示學習要求:①課文共有幾句話?②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小組內讀一讀。
學生按要求學習后,分小組匯報朗讀成果,及時評議。
當一學生讀到“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時。師:她讀得好嗎?
生:她讀得很流利、很響亮。
生:她讀得很有感情。
生:她讀“小小的船”“藍藍的天”非常好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小小的”比“小的”還要小,而且很有韻味。
師:你們說得真好!以后我們也可以運用重疊的詞來說話、寫話。
生:大大的西瓜,白白的墻壁……
四、練
(一)采蘑菇游戲
我先講明游戲規則,再指名到前面來做游戲,進一步鞏固識字。
(二)給蘑菇找朋友
我用游戲、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給生字組詞、說話。
(三)指導書寫生字
課件出示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兒”。
師:你發現兩個字的鉤有什么不一樣?
生:鉤的方向不一樣。
教師范寫新筆畫。(橫折鉤的寫法:橫要平,豎要直,向左向上鉤。豎彎鉤的寫法:豎要直,彎要圓,向右向上鉤。)
師:請仔細觀察每個字的每一筆寫在什么位置。
生:“月”里面的兩個橫畫之間距離要適當,不與橫折鉤相接。
生:“兒”的豎彎鉤要寫在豎中線上。
教師范寫“月”和“兒”,學生書空。
關于“頭、里”兩字的書寫,我特別提醒學生注意:“頭”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里”的筆順可記成寫完“甲”再寫兩橫。
然后學生描紅、練寫。最后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所以我采用游戲中識字、交流中識字、構字規律上識字。另外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練習組詞、說話,梳理學過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總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靜云.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9(23):118.
[2]羅甲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23):120.
[3]陳雪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99-100.
本文系《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研究》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