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漳州科技館 吳丹丹
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和激發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廣大干部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努力創造屬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萍紮n案工作是我國檔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科技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更是促進我國檔案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日益復雜的檔案工作環境下,《意見》的出臺給科技檔案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萍紮n案工作應牢牢把握《意見》精神,在對黨忠誠中、履行職責中、服務大眾中展現新擔當和新作為,為檔案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檔案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科技館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我國培育高科技人才的重大責任。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新時期的檔案工作呈現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點,傳統檔案管理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注意,無論在任何時代,檔案工作者都需要有著過硬的政治素養:第一,要堅持黨的領導,永葆忠誠本色。對黨忠誠是黨員干部的為政之要和立身之本,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中指出,評價干部和看待干部要堅持從對黨忠誠的高度上進行,不僅要關注干部日常工作中的責任擔當,更要看困難工作和重要工作中的表現。對于檔案工作者來說,隨著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穩步開展,歸屬部門的調整、機構的增設等問題涉及大量的檔案工作,在處置范圍和處置內容方面,包括文書檔案、科技檔案、專業檔案、公務禮品檔案、音像檔案、實物檔案、電子檔案與數據??梢钥闯?,機構改革對檔案處置范圍和內容的要求是十分廣泛的,涉及到各種電子和實物類型的檔案。同時,大量人事檔案的遷移也考驗著檔案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意識,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始終保持對黨的忠誠,才能夠使檔案工作者始終保持信念,保證檔案收集、歸檔和移交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第二,牢記使命。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運行的不斷平穩和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加大了對精神文明的追求,國民檔案意識不斷增強。而隨著國際競爭環境的日益復雜和科技發展的必然要求,檔案作為科技館軟實力的體現,其重要性愈發凸顯出來??梢哉f,新時期的檔案工作,不僅是自身發展的必然途徑,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檔案工作者要始終把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牢記于心、付諸于行,不斷加強對本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擔當作為的“風向標”,不斷錘煉自身的業務本領,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新時代檔案工作呈現出新的特點:第一,檔案工作呈現信息化的特點。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多采用實體檔案管理,且管理流程局限于線下,效率較低。20世紀80年代檔案信息化開始發展,初期檔案信息化建設較為簡單,通常只是專門購置一臺計算機用來存儲和查詢相關檔案資料,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檔案信息化建設更加全面,檔案管理方式也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變革,電子檔案館、數據庫建設等已較為完善,檔案工作逐漸從機械化轉向智能化,檔案管理流程也實現了線上推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系統的建立極大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時也給檔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時期,檔案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主要包括在工作中使用信息設備的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新時期,檔案收集工作逐漸轉為線上,檔案工作必須具備基本的信息設備操作能力,以滿足數字化檔案的收集工作。此外,信息化使得信息處理體量大幅度提升,種類多、體量大、價值密度低的數據充斥在網絡中,對此檔案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利用技術的手段在龐大的檔案信息中挖掘出有價值的部分并對其進行挖掘。第二,檔案工作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檔案工作理念的不斷變革促使檔案工作多樣化。信息化首先豐富了的收集方式,人工收集與自動收集相結合進一步擴大了檔案體量,視頻、圖像、文字、音頻和實體檔案都能以全新的方式保存下來。圖書檔案的服務方式也趨向個性化,包括專業學科導航、定制圖書服務、自行組建圖書模塊等等,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和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的個性化是指對服務對象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內容定制,如對科研人員定制科研圖書資料,對教師定制教育圖書資料等。同時,檔案工作理念的變革和人們檔案意識的提升豐富了檔案工作領域,檔案的歸屬、結構變得更加多元化。對于科技檔案工作來說,就存在著歷史檔案、人事檔案、科研檔案、財務檔案、基建檔案等多個領域,而每個工作領域的檔案開發與利用也考驗著檔案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如新時期館史檔案的開發與利用,如何系統整合館史檔案資源以發揮其宣傳價值、文化價值和教學科研價值,需要檔案領導層和管理人員共同探索。
面對新時期檔案工作的新要求,檔案工作人員應積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履行檔案工作職責中展現新擔當和新作為。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要完善檔案工作者素質建設體系,讓素質建設全過程和系統化。針對當前素質建設存在的不足進行系統化梳理,尤其注重檔案工作人員信息素養方面的提高,平衡傳統檔案業務能力和新興檔案業務能力的提升,并靈活調整素質建設的階段性目標,促使素質建設體系與現實工作需求和未來工作趨勢相吻合,此外,注重對素質建設預期目標、過程管理、成果考核的全過程規劃,使得素質建設體系更加規范化、標準化。而對于個人來說,就要積極提升自我,強化學習意識、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參與到素質建設體系中,在學習政策性文件和工作指導的同時,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通過系統化課程的培訓掌握“硬件知識”,即計算機操作能力、檔案管理信息系統使用能力,通過項目化的工作實踐掌握“軟件知識”,即信息思維和信息處理能力。通過素質建設體系的完善和自我成長意識的不斷提高,科技檔案工作者才能夠在新環境下滿足檔案工作的新要求,以保證科技檔案工作的有序開展和我國檔案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科技檔案工作雖起步較早,但服務對象大多限制在館內,較少面向社會,這一方面是由于一定時期內檔案工作的重點所決定的,一部分也是受限于效率低下的傳統管理方式。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檔案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國民檔案意識顯著提高,而檔案信息化建設也給檔案工作的社會化提供了技術支撐,科技檔案工作從館內逐漸走向館外,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檔案工作領域社會化??萍紮n案管理的范疇不僅限于館內,如科研檔案的管理有時就會包含合作企業的檔案收集。二是檔案利用的社會化。如果科技檔案的利用者不僅包括館內工作人員,還包括社會成員,同時利用目的也更加多元,不再局限于文獻資料的查閱和資料的記錄等,這些變化都要求科技檔案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
在社會服務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第一步就要以師生需求和社會公眾需求為導線。第一,要著力完善社會服務的支撐體系。即建立用戶需求分析體系、用戶反饋體系、用戶數據分析體系來進行社會工作的需求分析。用戶支撐體系要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實現數據互通互聯,以支持服務創新前期的調研工作。第二,積極將科技檔案工作的服務模式與信息化建設進行深入融合。在檔案日常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信息化的基礎上,探索現有管理模式和信息技術水平下檔案服務的拓展方向,在用戶服務支撐體系的基礎上著力推動檔案個性化服務,通過自動匹配和人工干預相結合的方式響應用戶的需求。此外,要不斷豐富服務場景和服務渠道,通過信息化的手段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科技檔案館的官方網站、新媒體、移動APP完善線下和線上服務模式的同步與融合。第三,加強對服務模式的優化和調整。根據反饋信息和使用的數據情況定期進行總結和分析,逐步優化用戶體驗。同時,著力推進科技檔案共享平臺的搭建,把共享平臺建設作為科技檔案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在檔案數字化和開放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檔案資源的集成化和系統化,進一步擴展檔案的服務對象,把社會大眾也納入科技檔案的服務受眾當中。第四,做好服務拓展的長期計劃。受限于各館技術水平和資金狀況的差異,科技檔案共享服務應循序漸進的發展原則,運用互聯網產品思維,收集并分析用戶需求,將需求的緊迫程度由高至低排序,結合共享平臺建設的建設,將各項服務的開發和上線計劃列出大致時間,進行服務的開發時,要持續關注需求的變動并靈活調整開發計劃,避免出現服務上線成功后無人使用的情況。
要提升服務意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主管部門應定期開展服務質量考核工作和服務活動,在工作考核上加入服務質量的考評,采用服務響應時間、服務態度、滿意度等多元化評價元素,將服務規范固化于制。此外,強化工作者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教育,讓檔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突出的服務意識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