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晶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093-01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現階段風險管理的現狀,其次重點探討了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最后提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搭建流程,即通過全面風險管理制度、組織架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監督與評價、信息溝通與報告、風險管理文化建設等核心體系要素建設,實現風險的有效管控。
關鍵詞 全面風險管理 內部控制 體系搭建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關系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基于此,國務院國資委于2006年出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之后年度又陸續發布了系列指導文件,用來規范并指導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
一、中央企業風險管理現狀
(一)風險管理理念滯后。目前,企業中的風險管理活動往往是暫時的或者間斷性的。此外,企業各層級人員對風險管理意識不強,并不能將生產經營過程與風險管理理念融合起來。
(二)全面風險管理組織機構不健全。盡管大多中央企業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彼此缺乏有效監督制約。風險責任主體不明確,導致互相推卸責任,風險管理機制難以有效運行。
(三)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割裂。目前大多中央企業內控建設與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屬于脫離狀態,未能有效結合,不僅造成部分管理工作重疊,而且在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時導致資源浪費。
二、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一)二者的聯系
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緊密相連的,全面風險管理包含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據風險管理識別出的內部風險,企業可以制定相應內控措施進行管控,內控的流程制約可以作為全面風險管理的措施。
(二)二者的區別
1.二者著重點不一致。內部控制是一種管理規范,主要是通過事后和過程的控制來實現自身目標;它主要是描述關鍵控制點,通過流程的形式直觀的描述企業生產經營業務,傾向于對過程進行評價。全面風險管理則貫穿于管理過程的各個方面,不僅體現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比如資金舞弊風險,全面風險管理主要是通過識別發生這項風險的可能性、如果發生它的影響程度,以及是否有管控措施進行應對。而關于資金舞弊的內部控制,主要是通過在發起、各項審批、支付等環節設置不相容崗位,是否了進行了職責制衡進行評價控制。
2.從管理范圍上講,全面風險管理的范圍大于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識別的風險包括企業的內部及外部風險,內部控制是對識別出的內部風險進行控制。對于企業的外部風險,是很難通過內部控制進行管控的。比如國家稅率下調,企業可以通過測算對項目損益、資金的影響,出具指導方案。內控無法覆蓋類似這樣的風險。
3.兩者對風險應對的策略不一致。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引入了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風險清單等概念和方法,在內部控制框架中是沒有這些內容的。
三、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搭建
(一)建立全面風險管理制度
企業制定全面風險管理制度,從制度和操作層面建立風險識別、評估和報告程序,規范風險管理運行實施、改進與優化、信息溝通與報告機制。
(二)健全風險管理組織結構
企業應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由業務部門、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內部監審部門組成的風險防控組織結構,明確風險管理職責,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
(三)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階段,企業收集經營管理中所有相關的風險信息,識別與企業目標相關的,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事件及影響后果,形成風險清單層級目錄,并定期進行更新維護。
2.風險評估
企業應明確風險偏好、制定風險評估標準,確定風險等級判別標準。在牽頭部門的統一計劃、指導和協調下,各部門對風險管理初始信息和各項重要業務流程中辨識出的風險點,運用定量與定性的方法進行風險分析、評價,得出風險排序。
3.風險應對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應結合企業戰略目標、風險偏好及管理特點,權衡風險與收益,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及應對方案,確保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
4.監督與評價
企業內部監審部門對風險管理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控,對風險應對方案落地情況進行檢查與評價。企業根據監督評價結果和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風險應對措施,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促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優化提升。
5.信息溝通與報告
企業應建立順暢的風險管理信息溝通渠道,確保風險管理信息溝通及時、準確、完整。
6.公司風險管理文化建設
將風險意識融入企業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培養各層級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實現生產經營管理過程與風險管理理念的有機融合,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
四、結語
中央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促進企業穩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央企業應認清現階段風險管理工作不足,厘清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系統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實現風險有效管控。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2006.
[2]劉軍.試論國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J].中國商貿,2013(15):58-58.
[3]張倩.國有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構建研究[D].山東經濟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