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楊田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
足球領域基于商業運作,獲得媒體的高度關注,使大眾及青少年對足球運動項目產生了更多的了解與喜愛。而高校在開展教學與管理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貫徹與實施國家的素質教育,為學生創建了更多參與體育運動的項目。如高校開設的足球隊,不僅滿足學生對足球運動的需求心理,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他們的體育精神,增強他們的體質。但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因學生對足球運動項目缺乏全面的認知,導致他們對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基于此,為高校體育教師有效開展體能訓練帶來一定的挑戰。
當前,部分高校足球隊在開展訓練項目過程中,針對于體能訓練,學生對其重要性尚未形成正確的認知,導致他們不能積極配合教師的訓練計劃。在學生的認知里,他們參與足球訓練,是為了獲得更高超的運球技能等。相較于體能訓練,他們認為掌握足球技術要領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高校學生面臨繁重的課業任務,本身訓練時間就很少。學生在為數不多的足球訓練中,會更加忽略體能訓練。基于此,教師在向學生開展體能訓練課程時,學生對體能訓練認知不足,出現學生利用體能訓練時間,去做其他的訓練內容。
高校足球隊在進行體能訓練時,大多利用田徑式的訓練模式,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導致學生長期面對同一種訓練方法,使他們逐漸失去參與訓練的自主能動性。同時,教師基于傳統的訓練理念,致使足球體能訓練的內容、訓練手段過于教條化,使其不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對體能訓練逐漸失去興趣。與此同時,通過對各高校足球體能訓練現狀的研究發現,教師在訓練過程中,過于重視體能持續時間的效果評價。如學生現階段跑步的持久力比之前有所提升,便會認為他們的體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但他們卻未從足球專項特點上進行分析,使訓練手段缺乏針對性與系統性,導致學生身體機能的提升不夠全面。
高校足球隊在實際開展訓練活動時,首要任務應加強學生對體能訓練的正確認知。使學生能明確在訓練過程中,體能的不斷提升,對于他們更好的運用技能去完成他們想要的運動效果,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教師應將足球體能訓練觀念,與其他運動項目進行有效區分。并結合足球對體能的具體要求與標準,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策略。并根據高校學生的身體機能、心理素質等,做到因此施教。在訓練過程中,合理滲透相關理論知識,加強學生重視體能訓練的意識,從而引導學生能更積極的參與體能訓練。例如,體育教師可結合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賽事,將相關視頻制作成教學課件,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同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合理的教學解釋。如視頻中運動員在運球過程中,因體力不支,而失去長久作戰的能力,導致他們無法與對手進行有效對戰,致使對方進球。這時,教師應在此做出有效的引導與教學滲透,使學生能深刻了解到在足球比賽中超強的體能對于贏得比賽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確,即便擁有再高的運球技術等,若體能跟不上,會大大降低他們在足球場上的表現。使學生能提高體能訓練意識,令他們能更自主、積極的跟進教師的體能訓練規劃。
教師訓練模式,對于學生的體能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應時刻關注行業動態變化,借鑒先進的訓練手段,為學生創建更加系統、多元的體能訓練模式,使學生能全方位進行訓練,不斷強化他們的體能。教師應勇于進行創新,打破固有的教學思想,有效改善體能訓練的單一性。過去教師在訓練學生體能時,大多采用跑步的模式去增強學生的體能。雖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學生在長期的訓練周期內,面對枯燥的訓練模式,導致他們不斷降低參與訓練的熱情與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結合足球運動項目對身體機能的要求,有效進行拓展訓練,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多樣的訓練模式。例如,教師可將器械訓練融入到訓練計劃中,如彈力帶、鋼絲繩等,都可用于體能訓練中。其中,彈力帶的牽引跑及阻力理論訓練,可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訓練,使身體機能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教師也可將游戲項目融入到訓練中,增加體能訓練的趣味性,這樣可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教師可根據課時安排,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相關的專項體能訓練。注重于體能訓練的強調與頻率,通過對學生分組等訓練手段,有效調整學生體能訓練時的枯燥與乏味。在專項訓練中,教師可適當的融入一些有效活動項目,使學生在勞逸結合中有效提升體能。
總之,高校足球隊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因學生對體能訓練缺乏正確認知、教師體能訓練方法缺乏創新性,導致其體能訓練效果不佳。基于此,體育教師應及時改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手段,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