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勇 福建省廈門市彭厝學校
“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于解決了問題的一大半。”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重視問題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是教學思維的動力,恰當的有效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對比、分析、綜合和概括,這是一個極為符合教學目標的方法之一。為此,教師要從教學內容等實際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符合學生發展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展開有效的、合作的學習,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那么,教師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地實施課堂提問呢?
教師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等特點,改變以往只針對優秀生設置問題,而忽視了“后進生”學習問題的創設等弊端,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服務理念,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氣氛,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一視同仁,保護好每個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敢于質疑的意識,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允許學生思維活動中出現異端,使學生人人都有發言權,不斷給學生以思維的動機和空間,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被激起,創新思維才能激活,創造激情也才會油然而生,學生才能由過去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才能使教學更有色彩,使知識結構與學習結構更多角度、多維度的深化,如教師設置的問題幾乎無人能答對,應該是屬難度大的問題了,調整下,先把這個問題進行分解,然后層層深入,換用梯度式的方法提問;又如回答有誤或者未能離題題意,教師則應及時給以提示,幫助學生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換個角度,換個方法,使學生獲得更深刻的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幫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緊張感和憂慮感,讓他們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展現自我,弘揚自己的良好個性,如此一來,學生就會自由想象,不斷產生新的問題,進而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思考,長期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敢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勇于質疑問題及解決問題等良好的習慣。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及教學目標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問題,并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鍛煉,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較好地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如果設置的問題過多、過雜或過泛,則無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又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毫無幫助,而設置的問題若過于膚淺、簡單,同樣的也起不到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等目的。
例如:學習蹲踞式起跑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設置問題:為什么要把有力的腳放在前面?“預備”動作,為何要求臀部略高于肩部?起跑后身體為什么要維持低重心?然后讓學生通過實踐,并與同伴相互討論,提出各自見解,尋求最佳答案,教師再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體驗練習、互相探討,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發展,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措施,這不僅較好地使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運動技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且根據不同學生存在的錯誤動作,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感染力,激活了課堂氣氛,有效地解決了課的教學重點,調動了學生對新問題的分析、探索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從提問中得到提高、從回答中得到進步,有效地弘揚了學生創新精神。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回答,不能只提問好的學生,不提問差生,或專門提問一小部分學生,而冷落了大多數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課程改革中,很多老師感覺時間很緊,問題提出后,立刻指名學生回答。殊不知有時教師不提問他們,他們反而能正確回答,你一提問,他立馬緊張,啥都想不出來,所以教師提出問題后,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先給學生留有適當的思考時間,然后引導學生回答。適當的思考時間應以學生為主體,力求照顧到全體,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學生為標準。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也不要急著下結論,若發現錯誤不大,稍加提示,讓學生再思考,以便達到學生自動修正的目的;若學生回答的問題錯誤較大,教師也應給予鼓勵,再向高水平的學生提問,以免封殺了其他同學思維成果。
當然,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想問、敢問、善問,并形成“問題”,使學生為“問題”而思、為“問題”而問、為“問題”而學,妥善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從而激發學生質疑思辯,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突發奇想產生的問題要耐心解釋,正確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進而閃耀出創造的火花。
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不斷優化教學環境,認真、精心備好每節教學課,圍繞中心內容設計問題,并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教學目標、要求、課的重難點,不斷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時機與平臺,適當變通,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組織及步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相互探索、相互研討,提出各種符合實際的答案,以此不斷培養學生創新學習意識和能力。
尤其要關注學生在平時的表現,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欲望,教師要及時的給以鼓勵、肯定、表揚,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進行籃球戰術教學時,教師要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明白:哪類對象適合打中鋒?對前鋒運動員的技術有哪些要求?后衛隊員應具備什么素質或能力?然后,引導學生通過不間斷輪換角色的教學比賽,再讓學生相互觀察、相互討論、相互分析,確定每個學生適合自己的比賽位置。對在討論中“沉默寡言”的學生,教師要及時伸出關愛的雙手,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贊賞他們的表現,點燃他們提出問題的欲望,這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激發他們參與比賽的欲望,更重要的教會了他們如何確定適合自己或同伴所處的“位子”,進而在比賽中提高自身價值,更好得達到了掌握技術、運用自如之效。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精心設計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問題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按照新課改的理念,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實踐,不斷探究,使課堂問題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煥發出它獨有的魅力,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效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促進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