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小樂
(同濟大學,上海 200092)
武術是一項十分具有特色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武術所蘊含的文化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青少年有義務對武術文化進行相應的傳承。競技武術是競技體育中一個重要的比賽項目,相關部門應重視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培養。現階段我國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培養渠道比較單一,大多數青少年從小進行競技武術動作的練習,并通過參加各種級別的比賽來積累經驗,不斷鞏固自己的技術動作,在取得了一定的比賽成績后再由教練員進行選拔,使優秀的青少年競技武術人才進入省隊繼續訓練。這樣人才培養周期漫長,而且渠道單一,不利于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階梯式培養,容易出現人才斷層的情況。
隨著競技武術的不斷發展,競技武術的套路動作變得越來越豐富,參與競技武術訓練的青少年也越來越多。競技武術的發展重點比較偏向競技性,青少年會參加大量的比賽來鍛煉自己的能力,整個人才培養都與比賽掛鉤。隨著練習人數的不斷增加,競技武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教練員應針對此情況進行培養方式的創新,避免因為競爭過于激烈而導致愿意參與競技武術的青少年數量減少。現階段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培養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數省隊都以反復訓練和比賽為主,在大型比賽之前對青少年進行封閉訓練,過于重視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并提倡通過反復練習技術動作來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忽略了青少年比賽心理素質的培養,培養方式缺乏創新,運動員間缺乏交流,這阻礙了青少年競技武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我國很多競技體育項目的培養模式都進行了一定改革。對競技武術項目來說,教練員應首先讓參加訓練的青少年了解競技武術的發展歷史,并對動作技巧進行詳細的講解,接著教練員再對青少年進行武術套路動作的選擇,這種培養模式的理想效果是讓不同類型的青少年都能夠掌握自己擅長的一項武術動作。就現階段訓練而言,這種培養模式的實踐性并不強,很多教練員并不會針對青少年練習的不同情況而選擇不同的競技武術項目,而是直接進行固定項目的分配,導致很多青少年無法練習適合自己的項目,且部分教練員不注重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合理調整,進一步導致培訓模式的實踐效果變弱。
現階段競技武術后備人才主要來自學校,無論是專業的體育學校還是常規學校都應考慮青少年對專業課的學習。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文化課成績上有一定的進步,在進行文化課學習的過程中,競技武術的訓練時間就會相應減少,大部分教練員在制訂培養計劃時將重點放在了訓練時間的分配上,很少考慮青少年要對文化知識進行定期學習,而且一些年齡較小的武術練習者認為進行武術訓練就可以逃避文化課程的學習,進而在非訓練時間放棄文化課程的學習進行武術訓練,不能夠進行學習和訓練時間的合理分配,在培養模式上存在學訓矛盾。
現階段競技武術人才的培養模式還比較傳統,雖然競技武術項目形式還在不斷豐富,但很少有青少年能夠去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而且在競技武術練習開始時,練習者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還沒有足夠的能力選擇自己適合的項目,而且很多教練員在練習之前沒有對青少年的整體能力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評估。一般來說,教練員會根據項目練習者數量的具體情況直接進行不同項目的分配,學生很少有自主選擇能力。所以,在現階段競技武術后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練員應讓青少年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導者,在訓練之前對青少年的能力進行整體評估,并讓青少年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競技武術項目,確保青少年的主體地位。
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從青少年的選拔到培養都需要適當的訓練方式與之配合,教練員應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斷探索適合人才發展的培養方式,將不同的競技武術項目進行恰當分組,對各項目共同點和主要區別進行詳細講解,同時教練員應意識到僅僅通過動作技巧的講解是不足以讓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一成不變的訓練方式對提升訓練效率起不到促進作用,教練員應改變現在訓練模式的單一現狀,在訓練過程中豐富訓練方法,不再僅將技術動作的規范作為訓練重點。此外,教練員應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盡可能多的教學資源,定期組織青少年觀看競技武術比賽的視頻,使整個訓練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吸引青少年將足夠的精力投入到訓練中。
一定程度上教練員是青少年武術訓練的領路人,為青少年傳授競技武術動作要領及比賽規則,讓青少年享受到一個相對專業的訓練平臺,所以在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相關部門應重視教練員的地位。現階段很多訓練中心的教練員都有一定的訓練資歷,能夠帶領青少年參加更多的世界大賽,但他們的訓練方式過于傳統,導致后備人才培養效果并不理想,從而出現人才斷層的情況,不利于我國競技武術發展。在提升后備人才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應將教練員的專業素養進行一定的提升,為一些資歷較老的教練員注入新的訓練思想,豐富訓練理念,以不斷提高競技武術后備人才隊伍的數量與質量。
一專多能型人才是未來人才培養的主要發展趨勢,在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也要向一專多能型人才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在對青少年進行訓練的過程中不應只注重武術技能的提升,還應培養青少年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現階段很多專職武術人才對一些武術比賽和武術技術動作掌握得非常全面,但對其他方面的知識并沒有足夠的了解,今后的發展道路也比較單一,不利于青少年今后的發展和成長。所以,教練員要重視一專多能型人才的培養,在訓練過程中融入一些必要的基礎教育,保證這些后備人才今后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我國競技武術水平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競技武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向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但僅僅擁有比較完善的訓練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在訓練過程中還要重視教練員與青少年之間的溝通,教練員能夠及時指出青少年在訓練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動作,青少年可以及時對自己的動作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競技武術實力,同時也要保證青少年練習者能夠對教練員的訓練方式進行及時評定,定期指出教練員訓練方式與自己的接受能力存在的不匹配之處,教練員也能夠根據青少年的評定對自己的訓練方式進行改善。所以,在競技武術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練員應轉變傳統的訓練思想,不斷對評定方式進行豐富,使教練員與競技武術的后備人才一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