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峰 西昌學院體育學院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是四川省少數民族最多的地區,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籃球運動是涼山彝族地區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本文旨在研究涼山彝族籃球運動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之上,總結涼山彝族籃球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其可持續發展對策。
本文以涼山州昭覺縣、布拖縣、美姑縣、金陽縣和雷波縣等彝族地區的學校體育籃球運動、群眾體育籃球運動以及競技體育籃球運動的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筆者通過在中國知網、讀秀、萬方等平臺查閱了與民族地區籃球和彝族籃球有關的學術期刊、學術報告及學術論文百余篇,對其中關于彝族籃球運動的發展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旨在為本論文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2.實地考察法
筆者深入涼山州昭覺縣、布拖縣、美姑縣、金陽縣和雷波縣等彝族地區,實地調查縣域籃球運動的發展的現狀。
3.訪談法
筆者通過實地或網絡、電話等方式對昭覺縣、布拖縣、美姑縣、金陽縣和雷波縣等地區的體育主管部門負責人、部分體育教師、部分籃球運動愛好者以及西昌學院體育學院部分籃球專項的學生等50余人進行訪談,訪談的內容主要包括當地群眾地區籃球運動項目開展現狀、學校體育籃球開展現狀、制約涼山彝族地區籃球運動發展的因素等內容。
筆者實地調查發現:籃球運動是涼山彝族地區人民大眾喜歡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眾多,參與熱情較高。每年舉行各個級別的籃球比賽的時候,來觀看比賽人數眾多,籃球運動氛圍濃厚,彝族的男女老少都享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據不完全統計涼山彝族地區97.8%的中小學生喜歡籃球運動,95.6%的中小學生會籃球基本的技術動作(運球、三步上籃、單手肩上投籃),93.2%的學生懂得籃球的基本規則。
據調查,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大部分的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師的師生比非常高,基本上沒有開設專業的籃球課程,籃球專業教師十分匱乏,有不少學校的體育課程是由其他學科老師代課;部分學校開設1周2次體育課,學生認為這只是他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學生自己開展活動,無指定內容學校體育的學習;部分中小學校的體育課程處于停滯狀態,體育課程由其他課程代替。近年來,雖然涼山彝族地區中小學籃球場地設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不少中小學的場地器材缺乏,有56%的中學場地不標準,不少籃球架是自制的,缺乏必要的維修和管理,學生的籃球的課程的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基本上在學校里缺乏機會進行籃球運動,在學校里得不到正規的籃球專業指導。
西昌學院體育學院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服務涼山三十余年,可與西昌學院體育學院進行校地合作,委派大三籃球專項的體育專業的學生對中小學校進行校外教學實踐實習;每年選拔優秀的畢業生進行“籃球進校園”支教活動;中小學校的體育教師分批次在寒暑假期間進行籃球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
借助現代互聯網的力量,創建“學校體育網絡平臺”,不僅能夠整合涼山彝族地區學校體育課程資源,而且也能夠通過該平臺引進先進的籃球教學理念與方法,促進彝族地區學校籃球運動的發展水平,同時也能夠解決學校體育資源浪費、體育資金缺乏、信息交流不暢的問題。
籃球場地的極度匱乏是限制涼山彝族群眾體育籃球的發展的主要瓶頸。政府部門一方面可爭取國家政策和專項資金,因地制宜修建微型或小型化的籃球場地來滿足大眾的籃球運動需求,另一方面,可采用積極聯系事業單位和中小學校分時間段對外開放籃球場地等措施,以提高籃球場地的利用率。通過研究發現,涼山彝族地區籃球運動人口雖然較多,但具有籃球專業知識的人群相對較少,大部分缺乏專業的籃球健身知識,進一半以上的人有過籃球運動損傷的經歷,政府部門可嘗試聘任籃球社會指導員進行籃球健身方面的專業指導,以提高籃球健身的科學性,減少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