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山東中醫藥大學
隨著目前教育機制的不斷改革,各個高校對體育教學也越來越重視,體育課不僅是學校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幫助學生鍛煉意志,增強體魄。另外,根據目前國家的教育改革要求,要將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動力,重點在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在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中,也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優化,充分的發現學生的潛能,讓高校學生從身體上與思想上都能得到鍛煉與發展。
對科學健身的定義進行簡要的描述,就是通過健康教育后,健身者可以對解剖生理知識、衛生知識、運動常識、心理知識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1]。在運動之前可以結合醫學檢查結果,根據自身的情況,通過專業人士合理的指導之下,進行的一種相對科學的健身活動。科學健身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要將參加健身的身體情況做一個基礎評定,根據不同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來設計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健身方案。健身者根據方案來進行體育鍛煉,在健身的過程中,也要對健身者的各種情況進行評估,適時的調整健身的方案,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健身者的身體得到了科學的訓練,還可以避免在不適宜的健身方案下身體受到損傷。
由于每個健身者的個體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制定健身方案的時候要因人而異,包括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健身者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的不同來選擇運動項目,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的訓練目標[2]。科學健身的另外一個原則就是保持鍛煉的自覺性,堅持長期有效的鍛煉,如果不能堅持最初的目標,則鍛煉的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就讓健身者無法堅持鍛煉,導致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設定目標之后,一定要堅持鍛煉,進行不斷的總結、積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
當前高校的體育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體育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與阻礙。目前很多高校的領導對于學校的體育教學不夠重視,體育課程集中設置在大一、大二時期,但是由于體育課程課時較少,學生缺乏對體育課的重視與興趣,導致了很多體育課成績偏低,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3]。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普遍存在著僵化的問題,包括教學模式出現僵化,在教育中,都以老師為主體,學生都是出于被動的地位,這種模式下,學生很難對體育教學產生興趣,優勢還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對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發展造成了障礙。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還是比價傳統,主要包括:足球、籃球、排球,還有健美操、太極等等,目前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體育項目也越來越豐富,球類項目與健美操等項目雖然沒有過時,但是學生們還是喜歡新穎的體育活動,學生在上完體育課后,就不會繼續進行其他的體育活動,這與目前體育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學校在選擇體育項目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需求來進行選擇,體育課上的活動形式應該更加的豐富多樣,比如目前很流行的瑜伽、拉丁舞、跆拳道等等,都應該作為體育課上活動的參考范圍,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對于體育健身的需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健身項目,即便是在課后,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將體育鍛煉延伸到課后。
很多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該逐步的過渡到以學生為主體,有效的開展課外鍛煉與課余的體育訓練,還可以開展一些競技性的體育運動,將活動性課程的內容與學科性的課程相互銜接,在教學中時間體育理論,指導學生結合科學的健身原理與自身的情況找出最適合的體育鍛煉的方式。除了接受體育課堂上的知識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將所學到的體育知識與日常接觸的體育活動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目前全面科學健身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科學健身也符合人們的健身理念。在各個高校中,體育教學是鍛煉身體素質與頑強意志,培養健身習慣的重要途徑,以此來達到科學健身的目的。通過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從多方面讓學生將體育運動融入到生活中,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因此,將科學健身與體育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健身的正確理念與方法,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