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夢 徐典 遼寧師范大學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根據地方和民族特色共同創造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特色體育。遼河是我國東北南部地區的一條河流,流經河北、遼寧、內蒙古、吉林四省,遼河作為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流域之一,其豐富的文化背景也被廣大研究者所研究[1]。
作為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團隊項目的代表,雙飛舞和河北常山戰鼓是遼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團隊民間特色體育項目。河北常山戰鼓是遼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特色體育運動,由于歷史悠久,河北常山戰鼓已從農村地區走向了全世界。
而作為展現個人能力的民間特色體育項目,摔跤則是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的翹楚。摔跤是遼河流域最受歡迎的民間特色體育項目,也是發展最好的民間特色體育項目。東北地區對這項運動非常重視,每年會舉辦若干場的摔跤比賽。
雖然現在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的發展比以往更加系統全面,但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一方面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項目起步較晚,參與民間特色體育運動的人群、組織機構較少,使得其發展滯后于傳統體育項目[2]。另一方面由于傳統體育項目的沖擊,導致遼河地區的學校體育教學忽視民間特色體育。
由于地區的文化、語言、認知上的差異,使得人們對體育的認識有所不同,導致民間特色體育的發展具有滯后性。由于一些民間特色的特殊性,導致特色體育遭到誤解和歧視,認為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是封建社會留下來的遺產,缺乏了體育運動所注重的競技性和科學,是民間游戲。雖然近年來發展不錯,但還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大部分發源于人民日常的生活,是集娛樂性、健身性、生活性于一體的體育活動。但競技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足。我國民間特色發展 受到西方的影響,且特色體育學科建設不完善,對其作為、區域傳統文化、強身健體項目、體育運動、體育活動、經濟增長的綜合體缺乏一個整體的概念[3]。
近代以來,我國民間特色體育項目很長一段時間只有輸入沒有輸出,雖然不時會舉辦一些民間特色體育盛會,但是仍然可以看到發展的不完善[4]。我國應該更重視民間特色體育項目的科學發展,應該有效分析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發展的內在條件、外在環境、優勢、形成有效的發展規劃,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更好更合理的發展目標。
學校開展的體育項目主要以西方經濟體育為體育課主要內容,極少數的學校會展開民間特色體育運動。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體委和教育部逐漸提高了民間特色體育想普及程度,首先在一些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開展。只有在學校中讓學生對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項目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的發展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
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的創新程度越來越深入,創新點主要為活動場地和運動形式的改變。起初一些體育項目的場地很隨意,任意地方都可以作為活動場地。創新程度不斷加深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民間特色體育器材的使用和場地革新,之前身體任何部位都可以使用到現在需要固定的部位和一些相應的規則,這都是創新程度的具體表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發展也遵循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過程,只有符合時代背景,適應歷史發展的文化才能得到傳承。文化的發展歸其原因就是文化內部和外部的沖擊,內外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文化更好的發展。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幫助了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項目的演變和傳承,同時民間特色體育的社會功能也就有傳承文化的作用。
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作為我國體育文化重要的一個分支,世界體育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深受各界各領域人士喜愛。針對其現狀系統的理論基礎和獨立的制度體系更有利于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的發展;創新性、國際性、現代化的賽事更加促進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的發展;普及程度廣泛、學校教育重視對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的發展更加有易。只有克服瓶頸,戰勝困難,才能使遼河流域民間特色體育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