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桐 陳韜 云南師范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底線思維”,將“底線思維”貫穿于治國理政戰略全局全過程。2019年7月8日,新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堅持健康第一,實施學校體育固本行動[1]。可見,青少年學校體育在體育強國建設中居于戰略性、基礎性地位,是一項神圣的工作。這觸動我們思考堅決扭轉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趨勢的新時代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底線思維和重點。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在空閑的休息時間,中國學生偏愛做的事情是:玩游戲、上網看電影,而出門運動的不到30%。青少年的體質一直處于下降的勢態,而這樣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肥胖和近視。在過去的20年中,我國的少兒心理健康水平不斷下降。本該活潑好動的青少年為什么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為什么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呈不斷下降趨勢?
學校體育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有了很大的變化。既有豐富的教學器材,也完善了體育教學大綱。即使是這樣,學校體育教學還是得不到重視。體育課依然被其他的科目所侵占,在家長和老師的眼中體育課就像是可有可無的課程,體育師資質量也沒有得到提升。學校體育教學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2]。大多數學校對于體育只是重視在體育競賽中有沒有拿到成績,但是對于如何開展好學校體育工作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則沒有十分在意,體育課只要不出事就可以了[3]。
亞籃聯中央局主席姚明分析認為,因為體育的競技性,人們對于體育更關心的結果,但是沒有在意體育對人的培養。而體育則成了屬于運動員的競技體育,更是被認為是為了成績、破紀錄、拿獎牌、奪錦標的代名詞。這并不是體育最重要的功能和意義。另一方面,我們傳統概念中的“體育教育”,僅僅局限于簡單的身體鍛煉,沒有深度挖掘體育的教育功能,沒能將其作為教育的重要手段,從而實現體育的真正價值。追根溯源,體育教育本質,卻是素質完美提升和完美人格的存在。
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李玫瑾研究發現,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大腦的發育有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絕不是四肢發達那么簡單。青少年科學參加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大腦皮層的興奮性。當神經通過體育運動興奮透了,青少年的抗負荷能力增強,即使較長時間學習,也能保證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父母們非常注重孩子們的平時作業及學習成績。但是除了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與孩子們多進行一些體育活動。節假日盡量抽出時間,帶孩子去爬山、打球、游泳……孩子和父母在一起運動,越運動心情就越好,學習起來也會輕松很多。既提升了青少年身體素質,又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青少年體育在體育強國建設中居于戰略性、基礎性地位。大力發展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讓廣大青少年掌握一至兩項體育技能,為群眾體育發展奠定牢固基礎,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材提供巨大空間,為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注入青春活力,從而最終實現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因此,必須高質量發展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堅決扭轉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趨勢[4]。
青少年不僅屬于家庭,也屬于祖國、屬于社會、屬于未來!青少年系于國家前途、系于民族命運!我們必須認識到,青少年身體素質呈不斷下降趨勢,是對國家前途的挑戰、是對民族命運的威脅,已然很差、絕不可更差!堅決扭轉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趨勢,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的底線思維與重點。鑒于扭轉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趨勢的系統性、復雜性、艱巨性,建議統一實施“青少年體質提升”戰略。
1.學校體育價值發現
各級政府要搶抓健康中國戰略機遇,引導教師、家長和青少年重新發現、認知和追求學校體育價值。重構體育美學、培養體育美學鑒賞力,使其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教育在塑造青少年性格、品格,開發青少年智力、強健青少年體魄、密切青少年社會合作等方面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2.學校體育責任壓實
一是在將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和文明城市評選體系的基礎上,建議增加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不達標“一票否決”。二是將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納入政府督查,納入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和學校負責人的政績考核。三是針對性強化學校班子建設,明確體育專業的成員進班子,加強對青少年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組織、指導和管理,確保體育教師的各項權益與其他科目任課教師享有事實平等,確保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趨勢得到堅決切實的徹底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