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鋒
摘 要:概念性問題的設計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概念,使學生了解單詞的組成、作用和含義,達到梳理和建立知識框架的效果。教師要通過設計分類性的、比較性的、信息化的、分辨性的問題,進行新知識的講解,讓問題起到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概念性問題;分類性;比較性;信息化;分辨性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9-0030-02
英語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熟記單詞、閱讀文章的能力,還應該把教學重心放到促進學生對寫作、聽說等方面的實際應用上。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詞匯學習非常重要。而概念性問題的設計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概念,使學生了解單詞的組成、作用和含義,達到梳理和建立知識框架的效果。概念性問題設計就是針對詞匯的概念,教師設計一些小問題,幫助學生明確詞匯的結構、功能和含義,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詞匯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詞匯的使用范圍、使用情境,從而提高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為此,教師要通過概念性問題的設置,了解學生對單詞的掌握程度,調動學生對詞匯進行自主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把握詞匯學習的規律,從而達到正確應用語言、提升表達能力與記憶效果的作用。
一、分類性的問題設計,建構體系
有教育家說過,“學習中沒問題”就是“方法有問題”,如盲從、欠思考、不能舉一反三、不會推陳出新等。作為一名善于學習的學生,應該善于發現問題,這樣才能解決問題,而發現問題的根源是擁有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所以,教師的問題設計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散學生的思維。而分類性的問題設計能夠為教師提供一種發散性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單詞進行有效分類,從而構建詞匯知識體系。
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My friends”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這個單元的歌曲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出話題,展現一些關于人的身體部位的圖片,并讓學生說出這些部位的名稱。學生通過圖片可以看到相應的英文單詞,如nose、ear等。隨后,教師可設置相應問題,讓學生將這些單詞進行分類,如:臉、眼睛屬于面部器官,胳膊、腿、腳屬于肢體器官。接著,教師可以組織游戲,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聽錄音并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器官,速度快且正確率高的小組獲勝。比如,聽到“nose”時,學生需迅速在規定區域畫上鼻子。這種游戲既能鍛煉學生獲取單詞語音、語調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鞏固對單詞的記憶,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比較強,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設置分類性問題,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考查學生是否明確新學單詞的含義,并帶動學生運用英語語境的方式揣摩單詞含義,幫助學生構建記憶詞匯的框架體系。
二、比較性的問題設計,弄清范圍
在英語教學中,有一些英語知識理解起來容易混淆,教師在不斷鉆研教學新方式、新方法的同時,還要注重加大個人知識的儲備量,在自己所掌握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比較性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Seasons”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初,根據當天的天氣提問學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鼓勵學生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剛開始,學生由于詞匯量不足可能會簡單地回答hot或者cold。這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本課,然后鼓勵學生組織更好的語言來描述天氣。接著,教師可出示兩組不同天氣的圖片,如晴天和陰天,啟發學生對比著組織語言。如此,在對二者的比較下,學生能夠通過回想語境來理解天氣和季節這類單詞的含義。接著,教師可以提問“Which season comes after spring”,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較,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單詞含義。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反義詞游戲鞏固學生的記憶。比如,教師說出“hot”這個單詞時,讓學生做出與之相反的表示寒冷的動作。這樣,學生對單詞的認知和記憶就能夠得到有效強化。
教師設計比較性問題時,應該帶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使學生能夠迅速理清這些容易模糊、混淆的概念,幫助學生弄清所學詞匯的運用范圍。
三、信息化的問題設計,挖掘內涵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主動尋求知識的情境。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設備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英語教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英文詞匯。
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How much”的內容主要是介紹日常商品的價格,教學時,教師可以模擬商鋪情境,利用多媒體出示帽子、書本等日常生活中常見商品的圖片,讓學生說出這些商品的英文單詞。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美劇或動畫片中關于詢問商品價格的場景,播放給學生看,將學生帶入在商鋪購買商品的情境,并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如“How much is it? It's six yuan.”。在模仿練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別扮演buyer(買方)和seller(賣方)進行模擬交易,如讓A同學出售水果、B同學購買水果,讓學生從語音、語調,到神態、動作進行反復練習。學生們通過這種對話能夠融入到英語語言環境中,通過談及價格和數量來學習英語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英語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將所學英語與常識匹配起來。在課后,教師可利用這種方式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情況。以單詞“hat”為例,教師可以用“Something we were on head”進行檢驗。
學生在實際英語語言環境中的交流練習,能夠加深對西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體驗。教師采用信息化的問題設計方法,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全新的多元化英語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挖掘英文詞匯的內涵,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分辨性的問題設計,限定情境
學生通過學習,已初步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和一些類型的句型,以及一些語法知識。當前的英語教學更重視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但是當學生進行語言輸出,真正運用英語進行說和寫時,難以有效篩選和應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知識,缺乏分辨力和方向感,篩選不出哪些知識可以運用于當前情境,不知道怎樣運用才正確。這時,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知識加以區分和疏理,使其能夠正確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
教學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My e-friend”時,考慮到學生已學過有關愛好、年齡等話題,教師可結合本單元的話題“網友”,鼓勵學生運用之前學過的詞語和句型介紹自己的朋友或網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介紹朋友的外在形象。介紹時,學生通常只會做一些簡單的外貌方面的描述,如“He has a small mouth”。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與五官相關的詞匯和句型,并運用于介紹朋友這一情境中。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介紹朋友的職業,如廚師、醫生、司機等。接著,教師可以設置多種情境,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職業進行描述,并讓其他學生進行猜測,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相應情境中有條理地、有分辨性地、正確地運用單詞和句型,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重難點知識,掃除英語應用過程中的“攔路虎”。
單詞作為構成英語語言的重要元素之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對單詞的學習,貫穿著學生英語學習生涯的始終。如何培養學生對單詞和句型的分辨力,如何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單詞,是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研究課題。教師通過對學生分辨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區分所學詞匯及句型的適用情境、場合。
總而言之,概念性問題的設置,能夠避免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概念性問題的設計方法多種多樣,如何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概念性問題,是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研究和實踐去攻克的難關。教師要通過設計分類性的、比較性的、信息化的、分辨性的問題,進行新知識的講解,讓問題起到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愛琴.英語詞匯教學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19(06).
[2]趙建國,陳秋竹.課程標準詞匯在小學英語教科書中的復現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9(03).
[3]季筱.淺談如何在游戲中滲透英語詞匯教學[J].黑河教育,2018(12).
[4]劉指引.基于問題設計的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5]高媛.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進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
[6]王艷.基于情境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設計[D].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