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英
摘 要:福建省中考語文進行全省統考,文言文作為中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步凸顯它的重要性。只有調動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借助課前、課中、課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文言文,讓文言文課堂教學充分“動”起來。
關鍵詞:省考;文言文;學習興趣;語文教學;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9-0051-02
隨著新的高考制度改革,2017年福建省中考語文也進行全省統考,文言文作為中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步凸顯它的重要性。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對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報道,報道說,目前初中生最不感興趣的科目是語文,而語文中最不感興趣的是文言文。且不論這個調查的科學性,單就學生興趣最低這一點就值得深思。身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為此做些什么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熱情,以此為抓手展開教學。雖然廣大語文教師一直對此進行研究,但是想要使學生的學習得到全面改觀,讓他們對文言文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何為“興趣”呢?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的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它是在過去知識經驗、尤其在愉快體驗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使人樂于積極而持久地去接觸、認識某一類新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張智光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69頁)所以,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學習它,不但不會厭煩,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根本動力。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這就是語文教師的責任了。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省考視域下文言文學習興趣調動進行研究。
一、課前預習“動”起來
在以往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以翻譯為主,注重課堂教授。學生往往邊聽邊記,機械記憶。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較為被動,特別是對他們不感興趣的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師讓他們提前預習,也往往是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提高學生預習文言文的興趣,使學生課前學習“動”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些年來,筆者一直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探尋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途徑,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課前朗讀比賽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朗誦必不可少,也非常重要。為此,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合作學習,查閱資料和工具書等,讓學生能夠正確朗讀課文,并采用小組捆綁式進行比賽。教師還可以利用早讀或課前5分鐘抑或是放學后幾分鐘進行比賽,統計小組得分并及時張榜公布,給予表揚和獎勵,通過朗讀比賽,讓學生的“口”動起來,從而激發學生預習興趣,為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2.查閱工具書競賽
疏通文意向來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往往采取的是師授生記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被動地學習,學習效果不佳。而提前讓學生查閱工具書,了解文言實詞和虛詞,進而疏通文意,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為此,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競賽,看哪個小組查閱得快,計算小組得分并及時給以鼓勵(教師可為學生介紹一些輔導書或網站等)。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課堂教學為課前自學,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學生的“手”動起來。此外,還可以提前布置一些較為有趣的思考題,讓學生交流思考,以提高預習效率和預習質量。
二、課堂教學“動”起來
要改變文言文課堂氣氛沉悶現象,還課堂以生機和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學習真正“動”起來,教師可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1.創設民主的課堂氣氛
創設民主的課堂氣氛,是課堂“活”起來的前提。央視《百家講壇》曾播于丹的《論語》心得,記得于丹在講到孔子教學態度時說道:“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正是孔夫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度。”于丹還講道:“我們見到一些老師聲色俱厲,經常指責他的學生不該如何如何。那是這個老師沒有到達境界,真正好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著把這種天地人三者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都知道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氣氛,那么,我們當代的教師就更應該如此。課堂上,教師要摒棄家長作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樂于參與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動”起來。
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課堂“動”起來的關鍵。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是一節成功課的關鍵,也是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關鍵。讓學生“動”起來,包括讓學生口、眼、耳、腦、心全都動起來,從而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迸發思維的火花。
(1)利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已經開始普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湖心亭看雪》一文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呈現西湖雪景的圖片。這樣,學生就會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從而激發起學習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多角度展現西湖的雪景,讓學生的眼睛“動”起來。 (2)采用問題教學法。文言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寫作技巧、蘊含的思想感情、包含的人生道理等,都可以作為問題進行探討。只要教師圍繞課文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就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與學生的學習實際一致,由簡到難,循序漸進。記得于丹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解《論語》時,為了啟發聽眾進行思考,她設計了課后思考題,如什么是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樣的區別、《論語》中對于勇敢有怎樣的詮釋,并將這些問題貫穿于講解中。這種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值得語文教師借鑒。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問題教學法能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深刻內涵。此外,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適當播放一些音樂,這既能讓學生的耳朵“動”起來,又能渲染教學氣氛。
三、課后檢查“動”起來
語文教學除了抓好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外,課后的檢查跟蹤必不可少,也需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為此,教師可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言文閱讀展示活動
(1)發揮學校的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的作用,整合閱讀資源,拓展學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范圍,在班級營造良好的文言文閱讀氛圍。(2)組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經典誦讀比賽,營造良好的文言文朗讀氛圍。(3)開展文言文課本劇表演活動,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2.打造書香班級,營造良好的文言文寫作氛圍
利用黑板報、墻報、手抄報等形式,布置學生出幾期以“文言文”為主題的報紙,營造良好的班級文言文寫作氛圍。
3.豐富文言文閱讀內容
根據中考對文言文的要求,梳理出一些經典性的文言文閱讀篇目,精心為學生推薦文言文課外必讀和選讀篇目,搭建文言文課外閱讀平臺。可以開展教師向學生薦書、學生之間互相薦書活動,讓學生有大量的備選閱讀文本,從而豐富學生文言文閱讀內容。
四、結束語
錢夢龍先生曾指出,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最優化研究”報告也指出:打破“串講法”的壟斷,找出更適合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最優化方案,就是要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案以及支撐起這套教案的實踐效果、經驗總結和理論結晶,使文言文教學更具操作性,更有效率,能實現多重教學目標;就是要通過實施最優化方案使學生不僅學會理解文言文詞句、讀懂文言文、加強文言積累,還能生發興味、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當然,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愛上文言文,還需要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結合學生的實際,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許賢君.文言文教學策略三四五[J].小學教學參考,2018(22).
[2]盧芳.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甘肅教育,2018(13).
[3]韓冰.優秀語文教師的文言文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4]寧西林,史杰.文言文課堂教學激趣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