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瑞
摘 要新課標的出現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要求學校減輕學生的負擔和壓力,教師要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C9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4-0011-01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不斷創新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活動課“巧算24”,參與面廣泛,趣味性濃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算、心算能力、觀察、判斷與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孩子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一、根據學生興趣選擇教學方式
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率,現在我國采用的教學方式,多是小組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讓學生自由討論,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同時發散自己的思維自由思考,還可以增加課堂的活躍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低年級學生在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有的是混水摸魚,難以達到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所以說,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選擇學習方式,要結合實際,又要考慮到學生和學校的想法。在實際的課堂講解中,教師要提前設計好整個課堂的教學活動,對整個課堂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預測,學生在課堂中每個時間要干什么,教師都需要心中有數,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完成上課的順序,嚴格把握好最佳的時機,選擇最佳的學習方式。教師將學習方法帶來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提高課堂的質量和效率,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鼓勵學生參與激發創新思維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散思維,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設計一些教學活動激起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解題的積極性。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發展學生培養老師的一個過程。實際上數學學習過程不是按照模仿與記憶來完成的,他需要學生靠自我的想法和思考去理解,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完成同種類型的題目。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學生反復吸收、反復強化記憶的過程,教師要打造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強化和加深他們的知識深度。創造性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從提出問題到觀察、驗證、推理等一系列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完成,教師的職責是在一旁進行輔助。如活動課“巧算24”過程中,通過學生探索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克服這些問題,同時引導學生發現的計算24的運算規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師應及時與他們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將他們對于一些比較雜亂,模糊不清的計算思路捋清到運用乘法口訣中來。在這種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共同探索,共同進步,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良好情感與學習氛圍。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克服這些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和學生發生的規律,教師都應該及時與他們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將他們對于一些比較雜亂,模糊不清的數學思路捋清。在這種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共同探索,共同進步,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
三、肯定求異思維開發創新潛力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所以在教學時,教師也要充分挖掘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引導學生創新,開發思維。在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看法想法,并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知識去剖析問題。比如說在課堂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A和B兩個人分別從馬路的兩頭開始向中間騎行,A的速度為3千米/時,B的速度為4千米/時,騎行經過2小時,問A和B最開始相距多遠?”此時,有的學生會說老師我知道答案:(3+4)×2=14千米;而有的學生則會提出反駁,有的會說大于14千米,也有的會說小于14千米。當然大家說的都是正確的,因為兩小時過后,兩人可能已經碰過頭了,也有可能沒碰頭,還有可能是剛剛碰頭。所以像這樣富有創新性的題目也恰恰能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能力,開動大腦。
四、提高動手能力挖掘創新能力
和學生的其他學習學科相比,數學這一學科的知識更加抽象,學生對這一學科相關知識的理解也會比較困難,如果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僅用單一的語言進行相關知識的灌輸,則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強化實踐教學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基本特點,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學習到數學知識,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五、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至關重要,借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小學生的自身特點,從實際生活出發,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并培養其發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陳朝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