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競 江蘇省徐州市樹人初級中學
投籃是籃球運動中的重要得分手段,也是其它得分技術動作的基礎構成部分,掌握良好的投籃技巧能夠讓球隊維持較高的得分率,讓整個球隊在比賽中保持主動地位。投籃需要技巧訓練,讓球員始終保持在“準、穩”的狀態下,掌握適合自己的投籃技巧。下面本文對初中生籃球隊投籃技巧訓練進行詳盡論述。
在初中籃球訓練中,教師通過針對性的投籃訓練,學生投籃的命中率往往可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在比賽考核中,其命中率卻會大幅度下降。通過分析不難發現,許多學生在考核的過程中常會因為緊張而導致其動作變形,進而引發失誤。由此可見,初中籃球投籃教學,不僅僅要強調“命中率”,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投籃的“穩定性”,讓學生能夠在各種場合發揮出應有的水準。
然而初中生投籃技術訓練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其中包含著許多影響因素,這些因素決定了籃球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如心理因素、技術因素、體能因素等,都會對初中生的投籃命中率造成影響,而唯一消除這些影響的方法,就是通過系統的、重復的練習。籃球運動技能的形成、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投籃技巧同樣也是如此,通常能夠將這個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①初步形成;②改進和提高;③鞏固和應用。因此,初中生投籃技術訓練的關鍵,就在于應用多種不同的訓練方法,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狀態下鍛煉自身的投籃技術。
為讓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正確的投籃方法,以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必須要進行大量的訓練,讓學生形成肌肉記憶,重復訓練在技術訓練后期也有所應用,具體方法為:①原地投籃(連續)、跳投(連續)。讓學生兩人一組,其中一人連續進行投籃,另一人撿球、傳球,規定固定的投籃次數、組數,一般以二十五次為一組,在投完一組后兩人交換。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不斷的鍛煉,且在休息的過程中也能夠保持肌肉的活性;②自投自撿投籃:一人一組,一人一球,自己投籃,自己撿球,一般以8分鐘為一組,在期間計算投籃次數以及命中次數,這種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且對其體力的增長也有著一定的作用。
在學生形成了基本的投籃技術動作之后,應該逐步增加投籃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移動狀態下訓練,并結合傳球、運球等等技術動作,具體方法為:①學生排列呈一路縱隊站在場地中,最后一名學生不持球,其他學生全部持球,然后首位開始投籃,投籃完成自己搶籃板,并到隊尾將球傳給最后一名學生,依次類推,在規定時間內,全隊需要達到額定的命中次數;②兩人一組,一組一球,在場地中奔跑、傳球、投籃,完成三個動作為一組訓練,重復十次,然后計算命中次數,交換投籃、傳球角色。移動性訓練的難度較高,要求學生能夠在動態的狀態下完成投籃技術動作,整個過程接近于比賽中規定實際情況。
讓學生在掩護、傳切中練習投籃動作,在這個期間鍛煉技術動作,同時增強團隊配合意識,具體方法為:①三人一組,其中兩人持球,學生1將球傳遞給學生2,然后做假動作(擺脫)接住學生3的傳球,學生3在傳球結束后,從比賽場地另一端切入,接住學生2的傳球,學生2在傳球后接住學生1的傳球并投籃,學生1傳球后在籃下接住學生3的傳球并投籃,完成動作為1組,完成后三人交換角色練習;②學生每人各持一球,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傳球,并做假動作(擺脫)然后跳投,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命中次數。
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強度相對比較大,只有提高投籃訓練的強度,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比賽中的穩定性,具體措施為:①三個學生為一組,學生3在三分線外部移動投籃,學生2在籃下撿球,然后將球傳給學生1,學生1再在三分線內左側投籃,學生1、2重復動作,學生3在中心接球繼續跳投,投籃結束后,學生1、2重復動作,學生3到三分線內右側投籃,在3分鐘內需要投籃25次,時間截止,學生1、2、3更換角色;②四名學生為一組,學生1、學生2持球,學生3在罰球區接學生1的傳球,然后轉身投球,投籃結束后學生3馬上跑到另一側接學生2的傳球,繼續投球。學生4在籃板下撿球,傳遞給學生1、2,如此反復,在3分鐘內需要投球25次,時間截止,學生1、2、3、4更換角色。
在有干擾的情況下,訓練學生的投籃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投籃應變能力,在初中籃球訓練中,可采用“對抗性訓練”來模擬比賽時的干擾情況,方法為:四人為一個對抗小組,學生1、學生2持球,學生3、學生4防守,學生1傳球給學生2,然后利用學生2的掩護突破學生3的防守,在接住學生2的傳球后馬上投籃,學生4干擾學生1的投籃,進攻5次后更換角色。
初中生籃球隊投籃技巧訓練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且相對復雜的過程,訓練方法不僅僅要考慮到命中率,同時還要考慮到不同強度、不同環境下的投球,通過多種訓練方式才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高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