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張曉麗
技工院校主要為企業培養一線技術工人,企業除了看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外,還看重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團隊協作的意識等職業素養。因此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既是實現技工院校學生高質量就業的保證,也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實現技工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學而優則仕”觀念在中國家庭根深蒂固,讓孩子讀普高考大學是家長的首選,各地涌現出的普高熱和民辦高中的突起足以說明這一點。今年3月份,國務院又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隨著1+X證書制度的推行和高職擴招計劃等政策的落地,技工院校的辦學空間受到了嚴重擠壓,技工教育雖然承擔著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任務,但由于是技能教育,學歷文憑一直是軟肋。技工院校只有發奮圖強,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才能得到企業的認可,才會有更多的學生選擇技工教育,技工教育才有生命力。
(2)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進行了調整,也加強了對技術人才培養的力度,然而高薪難聘高技能人才的報導屢見報端,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學生對薪資待遇、工作環境期望值過高,自身又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一畢業就面臨著失業。因此,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企業和工作的適應性和學生的職業發展后勁。
高職院校和普高的擴招,給技工院校發展帶來了很大沖擊,技工院校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給學校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學生的行為習慣是影響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和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是提高廣大技校生職業素養的重要環節。作為技工院校班主任應從以下幾點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
(1)加強紀律約束教育。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主任通過組織學習校規校紀、開展新生校規校紀知識競賽讓學校的規章制度深入每個學生的心里,并且根據班級的專業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班情和學情的《班級公約》,對學生出現的遲到、曠課、值日工作不負責等行為要根據《班級公約》及時進行懲戒處理。
(2)要加強輿論導向的引導。一個班級的班風學風正不正跟班級輿論導向有很大關系。班主任要正確引導班級的輿論導向。將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文章及時與學生分享,引導學生在朋友圈轉發一些與職業教育、校園新聞相關并且是充滿正能量、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情緒。當學生對學校教育管理和后勤服務出現不滿情緒的時候,班主任要及時開展思想工作,必要的時候要反饋給職能部門。
現在的學生家庭條件較為優越,又多是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以機械加工專業為例,由于不能適應企業的作息制度和工作環境,很多學生剛進實習單位不久就不辭而別。加強學生集體意識和責任感的教育,顯然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工匠精神教育和班級活動來提高班級的凝聚力,激發學生對班級、學校的熱愛之情,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技能大賽和各類社會實踐,培養其責任意識。
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是技工院校的辦學目標,一味地通過嚴格管理和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第一課堂才是培育學生職業素養的重中之重。
(1)將職業規劃教育貫穿教學的始終。需要安排專業教師從事學生的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學并分學期開展職業認知、學業規劃、職業規劃、職業指導等課程,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引導學生必須花時間、花精力不斷地去鉆研和學習,做到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對自己負責,對專業負責,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實現專業水平的高要求、高標準,從而為開啟幸福人生奠定基礎。
(2)要將工匠精神培育貫穿專業技能訓練的全過程。技能教育是技工教育的根本所在,優勢所在。在專業課程教學和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要始終培育學生精益求精和求真創新的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技能訓練和考核當中去,引導學生對專業技能要不斷訓練,反復練習,在實踐中去總結、去創新,實現技能的突破。這樣的人才及專業精神才是用人單位所需求的。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學生的職業素養作為是否錄用的基本標準,職業素養關乎學生的前途和命運。然而職業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逐漸養成的,需要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并在專業技能訓練中逐步提升,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