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蓮
2017年浙江、上海高考綜合改革首輪試點成功落地,后續將有更多省份啟動新高考改革。高考綜合改革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特長愛好并結合高校招生要求選擇考試科目和升學通道。從“一省一市”試點情況看,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并沒有得到充分展現,在試點試驗過程中,制度的運作并不理想。學生作為制度運行的重要主體和最終受益者卻未發揮其主體地位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缺失而引致的各種結果。因此,在新高考制度下,研究和構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迫在眉睫。構建這樣一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必須做好頂層設計,給予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最大的制度關照,從國家、學校、社會、家庭以及學生各個層面全方位綜合考量如何讓制度有效運行,發揮其最大效益。
建立并完善教師有序交流長效機制,推動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促進均衡發展。組織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專家學者與制度設計者,就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事業中存在的制度缺失與偏離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在保證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創造性地提出具體制度體系與構架。努力推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構工作與現代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相銜接,使學生學術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最終目標相契合。
職業規劃概念要列入日常的教學計劃安排,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對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的認知,為日后多樣化職業選擇做充分的思想準備。針對不同學科的課程安排不同的職業規劃項目,配合各個學科課程設計活動,并確定考核的評估指標。例如,在語文課程的教授中可以穿插介紹與語文學科相關的職業;在數學課程的教授中可以介紹會計、計量等方面的相關職業。將學校的具體學科與職業的相關聯建立學術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相聯系的發展體系,讓學生真正明白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并非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要將學習轉化成學生自己內部驅動的動機。
以法律本身所具有的強制規范性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事業的運行提供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與法律基礎。以法律規定來規范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事業所涉及的各利益相關主體,規范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提供者(相關部門、學校、教師、市場提供主體)與制度享受者(學生、家長)的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推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目前,從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結構性供需匹配問題較為突出。據研究數據顯示,相較于美日韓等國家,從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專業教師中,中國只有25%是由專職教師承擔,剩余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和心理輔導老師擔任,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供給較為匱乏。專業性的生涯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是構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的重要保證,要從國家層面制定專職教師培訓計劃,投入教師培訓資金,建立依據績效考核的教師薪資發放辦法,鼓勵教師從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事業提供充足且高質量的師資資源。
采集學生的興趣學科與職業選擇等信息,運用描述分析、因子分析、因果分析等統計技術手段,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數據信息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形成一套精準的價值判斷系統。幫助學生加深對自我興趣選擇和優劣勢學科及能力的認知,將個體與職業選擇進行系統的匹配,為學生大學專業的選擇和職業選擇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借鑒價值。
學校在制定生涯教育長遠規劃時要依據國家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方向,綜合師生個人特點與學校現有資源狀況,這要求學校管理層級的作用定位更加明確清晰,也有利于深入理解生涯教育與學校授課課程的聯系。舒伯在其生涯彩虹理論中表明,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其追求的階段性目標和必須完成的發展任務。他認為人的一生要扮演 9 種角色,每種角色的特點及變化程度是隨時間而發生變化的,這些角色是我們對自我職業生涯和生命存在價值的判斷選擇不可或缺的基礎。[1]因而,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是職業生涯規劃運行的重要準則。
大學的各階段對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發展要有所側重,要厘清各階段培養的重心、完成的目標等。利用學校課程規劃的必修課、選修課、課外實踐活動等課程安排,結合學生會、學校社團、講座等各種活動挖掘出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所長。學??山柚囊巹澖逃钠脚_,聘請有經驗的職業規劃工作從業者幫助學生確定學業發展的重難點、精力分配和行動計劃,有針對性地提供職業規劃的課程傳授與咨詢服務。
完善學校課程體系,形成課程頂層設計,引導課程建設。不斷開發內容形式更加豐富的課程,以適應學生多樣化選擇的課程需求。結合慕課的教學方式,開設多元化的生涯教育課程,啟蒙學生在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中相互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可在具體實施時引入硬性的指標指數,例如選修學分的設定、專業必修課程學分的設定等,要結合學生在課程學習前的測試情況與生涯體系的指導咨詢建議,從而讓學生進行自主化的選擇學習課程。[2]生涯規劃教育不僅要融于日常的課程安排之中,還要融于整個學校所安排的課程之中,各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時刻融入生涯教育。[3]例如,在日常課程的教學中,通過一些經典實例,闡述職業興趣的挖掘培養和自主選擇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此外還可以將生涯教育、生涯指導完全貫穿于課堂教學中,打造生涯指導與學科教學相輔相成的特色課程。
建立生涯教育的專業指導機構,滿足學生對生涯教育不斷增長的多樣化需求。在改革公立機構對學生職業生涯事業管理的同時,發揮市場機制在職業生涯教育體系資源中的自我調配作用。我們可以在校內開設咨詢指導中心,給青少年的生涯發展教育進行指導,引導校內學生對生涯教育的適應。在生涯職業規劃行業發展方面,要敏銳地洞察相關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建立生涯教育規劃行業研究中心,有目的性地采集信息資源,研究生涯規劃事業的發展潛力與動向前景。為讓更多的學生深入體驗在校的專業課程與生涯教育的相關性,讓學生切實感受自我興趣選擇與學科課程及職業發展的相關性,可以聯合校外一些企業,通過建立學科專業體驗基地,融合大學各學科專業資源。同時這些體驗課程都滲透了自我選擇與職業生涯發展的思想,學生走進高校實地參觀,參與生涯規劃課題的學習與討論交流研究,給學生以最為直觀的體驗去感受職業生涯教育對其個人發展的重大影響。聯系企業并融合大學專業實踐基地,建立行業體驗實踐基地,學生利用假期,開展專業實踐,深入了解行業工作內容、需具備的能力,進而讓學生的生涯規劃更貼近實際,更進一步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教育資源與教育信息在不同地區的表現效果存在著差異性,我們有必要對提供教育資源的項目數量與提供教育資源的質量水平上進行全國各省市、各地區、各學校、各教育機構間的統籌,在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機構及社會三者之間協同發展。積極發揮各個社會力量的作用,學校部門加大學生自主選擇職業規劃的信息宣傳力度,教育機構收集整理學生所需的職業取向信息資料,企業單位整合社會各企業所需的人力資源信息,以促進學校、教育機構、企業單位三者間信息的交流與溝通,教育資源豐富的較發達地區省份學校的先發展帶動教育資源匱乏落后地區省份學校的發展。
新高考改革方案帶來的綜合性多元選擇,不僅是基于整個人的綜合決策,也是基于整個教育改革的綜合決策。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發揮社會各教育團體組織的效用,加大對國家教育部出臺的各項生涯教育改革的宣傳工作。通過基層教育組織,組織學生職業生涯教師到各學校、社區等進行宣傳演講。喚醒高中生對自我生涯規劃的意識,讓他們對當前社會人才空缺與職業發展的走向有所了解,樹立在充分認知自己和職業、教育信息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和世界、未來的關聯,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為什么喜歡學習某些科目。[4]其次,以社會組織機構為依托,在知識和技能上幫助高中生掌握基本的決策知識和規劃能力,普及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明白選課、選科、選活動的依據和目的,認識到自己的決策風格,并在每次真實的選擇中提高選擇能力,形成自己的決策效能感、實際的成就感和認同感,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在日后面臨發展和挑戰的時候才能從容應對。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不僅需要學生家長適應教育改革,更需要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職業生涯規劃,轉變陳舊觀念,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還需不斷深化。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注入生涯規劃的思維觀念,以孩子自身興趣愛好和特點為出發點,結合孩子的學業發展規劃目標,引導他們了解目前學科學習和未來生涯發展的關聯。借鑒英國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事業的做法,重視家庭的教育作用,提供面向家長的職業生涯的制度解讀,開設家長培訓課程。例如引導家長讓孩子接觸新事物,接受新的知識教育,挖掘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營造一個多元和優質的學習環境,積極鼓勵孩子探索與其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大學生的家長可以對孩子介紹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相關內容,例如律師職業的家長可向孩子敘述律師行業職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甚至一些行業的職業發展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家長都是身處其中,能對該行業做出較為客觀和詳細的評價。讓擁有不同能力特質和性格特點的學生都能從不同學科和課程中發現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從而建立自信,在實踐中獲得創造力,為孩子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積極有利的實施環境。
學生自己應該對職業生涯教育有基本的認知和了解,以積極的信念面對選擇的不確定性,增強選擇的自主性。生涯教育是針對每個學生個體的,所以學生要對自我的成長經驗進行綜合地總結分析,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尋求老師、家長、社會組織的幫助,積極參加學校、社會等組織的學生職業教育活動。學生要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積極主動地應對挑戰,堅韌不拔地堅持奮斗,樂觀開朗地面向未來。
學生要切實認識到職業生涯的決策是貫穿其一生的事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階段性目標。要以銳利而堅定的眼光去看待自我選擇和未來職業發展,洞察社會職業發展的動向,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有認同,又要能適應。認同自我興趣取向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構建,適應社會環境內外界各種因素的變化。同時,還要重視權衡各個人生階段中自我角色的任務,以未來職業角色來對當前的職業選擇進行規劃設計,在動態平衡中做出適當的選擇。
學生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下,自主選擇考試科目作為基礎分數的同時,要求學生能對自我選擇負責,樹立健康的競爭意識,不斷地強化自己,提升自我競爭力??v觀教育發展,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構建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事業,我們必須堅定信心,變革發展觀念,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注釋:
[1]金陽子.舒伯職業生涯彩虹圖及其含義[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25/23/4187851_129590822.shtml,2018-4-25.
[2]劉軼. 淺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的生涯教育[J]. 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7, 406(12):130-131.
[3]樊麗芳,喬志宏.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強化生涯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 2017,(3):67-78.
[4]明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重要性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 2016: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