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燕
(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石城鎮中心小學 廣東 云浮 527300)
小學是培養學生記憶力的關鍵時期,要想讓學生的成績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所提高,就要在這個時期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學生認真地閱讀和學習。所以對于課堂上教師精講的文章,學生要在閱讀的基礎上理解記憶,體會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對于一些略講的文章,學生就要自己利用時間去閱讀,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閱讀是要講求方法的,方法正確,事半功倍,所以接下來我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想簡單地談一下在基于整本書閱讀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閱讀在語文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習中會更加輕松。首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習到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在自己寫作時加以模仿,合理運用,從而使文章更精彩。其次,閱讀可以培養學生語感,將課文內容反復朗讀,體會其中句子的連貫性和遣詞造句,理解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真正地進入書中,培養自己的語言能力。所以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建一個閱讀環境,在這種環境的培養下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一節課開始時,教師可以預留出十分鐘,讓同學們選取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來閱讀。在學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班里的某位同學就選取了這樣一段話“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他覺著這句話形象生動的描寫出了班長的外貌特點,將班長的樣子展現在讀者眼前。教師也可以在課間將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中的音頻播放給學生聽,這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也是逐漸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工具逐漸走入課堂之中,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便利,并且它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課堂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使課文內容更加豐富,讓課文內容通過動態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課文。同時,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它的信息量和容量性都很大,節約了時間和空間。
例如,在學習《彩色的非洲》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同學們展示非洲的藍藍的天、綠綠的樹、紅色的土壤,以及皮膚黝黑但健康的非洲人這些圖片。因為大多數同學都沒有真正見過非洲人,所以會對此充滿好奇心,想要去了解非洲的情況,文章題目說的是七彩的非洲,那這七種色彩究竟都來自哪里呢,這時就會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小組合作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由于它的適用性較強,所以被廣泛應用進課堂中。首先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和幫助,是一種共同進步的學習模式,能夠起到很好的以優帶劣效果。其次,它能夠增進同學之間感情,學生在合作中多多交流,拉進感情,增強班級凝聚力。最重要的一點,它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因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會逐漸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教師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鼓勵他們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想法,引發思想共鳴。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拋出問題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這時候學生就會梳理課文:借箭是周瑜故意提出為難諸葛亮的,而聰明的諸葛亮一下子就識破是這一條害人之計,之后表明“只需要三天”。之后他夜觀天象,在大霧天的幫忙下,又利用曹操的性格,調動草船去引誘敵人,最終借夠十萬支箭。學生通過討論,知道了要善于利用外界條件來巧妙地達到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
總而言之,掌握教材對于學生來說很重要,而這需要教師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引導他們,讓他們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學習和理解來提高成績。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自身情況來探索更合適的教學方法,指定階段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其它能力的提高,對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教學。在課堂上,要多利用多媒體來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并不是枯燥無味的,這會使他們對學習過程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學習中體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