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娟
(新疆福海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新疆 福海 836400)
語感不是天生就擁有的,它是經過外部的語言刺激和內在知識的結合產生的。它是言語表達的條件反射,有一定的直覺成分,是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語感是人把握言語的主要方式,是在思維不參與的情況下,下意識說出來的語言,簡稱為“半意識語言”。由于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感必然是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語感的培養要從讀、寫、聽、說多方面來進行長期的訓練。
由于小學生愛玩,好動,缺乏耐心等生理、心理的特征,小學生普遍的語感能力還是比較差的。這主要表現在小學生們對語句的理解、對文章的大體整理以及流暢的表達的方面。在小學階段,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獨自、完整、通順的讀完一篇文章,無論是在詞語的認知、和語句的理解方面小學生都存在著一些困難。在閱讀過程中,小學生們更像是一字一字的讀,缺乏感情的投入,不會斷字斷句,更不懂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寫作的過程中,同學們不會構思寫作的大致方向,往往是想到哪寫到哪,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寫的內容往往是詞不達意,向“流水賬”一樣,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們培養語感。
2.1 朗讀品味,領悟語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充分證明了朗讀是培養語感的一項重要途徑。老師可以通過讓同學們全體朗讀、分組朗讀,男女搭配朗讀,等一系列的朗讀方法,朗讀一些適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優美的詩詞和文章。讓同學們通過朗讀來仔細品味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感知文章中字詞的精準運用,和文章的巧妙之處。長此以往,同學們會對文章產生一種敏銳的感受,類似于“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朗讀,才能體會出文章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才能讓同學們真正的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轉合,才能加強學生們的語感。
2.2 揣摩品味,培養語感。老師要經常引導小學生們去揣摩,一些關鍵性的字、詞、語句,體會這些字、詞、語句的重要之處,運用得到之處,這是培養語感的最基本方式。老師可以找到一篇適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發展的優美文章,讓同學們先閱讀一遍,然后老師再將文章中一些值得品味的關鍵的字、詞、語句換成相同含義的詞句,讓同學們再閱讀一遍,細細揣摩品味不同之處。并鼓勵同學們回答問題,“如果換成這些詞、句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請說出你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同學們通過這種咬文嚼字,反復揣摩語句的含義和用法的教學方式,可以逐漸的增強對語言敏感的領悟能力,把握文字使用的精準度。
2.3 實際活動,運用語感。老師可以通過開展一些實際活動,來聯系同學們的語感。例如:作文競賽和演講比賽。因為寫作是一種規范運用書面語言的活動,對促進語感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可以給一個固定的題目,根據同學們的實際平均水平,讓同學們各自寫一篇作文,然后老師根據作文的優秀程度進行打分,成績優秀的同學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不僅鍛煉了同學們對語感的運用,還能讓培養同學們的競爭意識。演講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口才和對情感的把握,通過抑揚頓挫的演講,可以加深同學們的語感。老師可以給同學們一篇極具情感,長短適中的文章,來讓同學們演講,并強調同學們必須帶著感情的去演講,然后根據每位同學的表現,讓老師和其余的同學一起打分,分數最高的同學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
2.4 生活歷練,完善語感。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老師應該教育孩子們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件,由所看到的生活小事聯系同學們讀過或看過的文章情節。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來豐富學生們的思想感悟。例如:老師在講解某一篇文章時,可以先讓同學們想一想有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相似的事情,或者有沒有產生過相似的情感,鼓勵同學們在課堂上與其他的同學進行分享。通過幫助孩子們回憶生活體驗,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還可以將學生的語感自然豐富起來。
總之,敏銳的語感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也是檢查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學習其他科目的重要基礎。語感的培養對孩子們的理解力、判斷力、聯想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小學教育中,老師要著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感。要讓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不斷加強自身語感的培養。老師在此過程中,要重視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不能盲目亂教,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