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路學校 甘肅 蘭州 730000)
語文這門學科是知識傳承的橋梁,是社會精神的產物,是人類文化素質的載體,但在當今這個主要以科技發展的時代,“理數化”在我們的課程越來越重要,學生們對語文的忽視也越來越嚴重,再加上語文這門課程本身就是文字比較多,許多學生天生就感覺語文是一門非??菰锏膶W科,所以說,老師要教好語文這門學科需要有非常專業的能力,而且語文最開始的啟蒙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老師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學前教育和小學語文教育的銜接,幫小學生非常好的適應小學語文教育。因此下文主要講的是學前與小學語文教育銜接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學前與小學語文教育銜接的對策。以上僅供參考。
1.1 尊重學生發展的階段性和個別差異。為了真正的實現學前與小學的順利過渡,小學老師不應該操之過急,因為幼兒和小學生處于兩個發展階段,心理的發展也會有所差異,孩子在學前教育中具備的知識太少了,也沒有正規的接受教育,所以進入小學教育后會不適應,同時,小學語文中有許多抽象的符號,小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老師應該在讀寫方面做出相應的措施,不應該揠苗助長,而且老師要因材施教,不能用唯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先把小學生帶入小學語文教育的環境中。
1.2 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前教育中,老師普遍是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學習,家長讓孩子接受學前教育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愉快的成長,培養孩子交朋友或者動手的能力,而且老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是講故事和說話,老師通過一些非常有趣味性的活動或者游戲來向孩子講解一些理論知識,這也非常適合小孩子的心理,但是上小學后,有非常嚴格的體系,不再像學前教育那么輕松,但是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這個時候老師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培養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興趣,不能再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也應該結合一些游戲的模式去教學,銜接好學前與小學語文的教育,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一年級算是語文課程的啟蒙時期,學生在這個時期是培養好習慣的重要階段,而且好習慣能夠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學前教育中,老師由于孩子的心理年齡,不得不采用游戲教學的模式,在小學階段,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快的融入到新環境中,也采用了游戲教學法,但是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確的知道,游戲只是輔助,最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真正做到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快速銜接。
上面說出了應該注意的問題,那么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有哪些對策去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老師應該體現出語文這門課程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的去體驗語文的美妙,老師應該采用比較直觀式的教學,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例如:在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學習拼音這一節內容時,因為方言的影響,學生學習平翹舌音、前后鼻韻音、鼻音邊音這些都很困難,那么老師就應該采取直觀的教學方法,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構思或者設計一個“拼音手勢操”,通過手勢來記住這些拼音,加深記憶。其次,老師應該采用多變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游戲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上面也說了,游戲幼小銜接的橋梁。例如:在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學習《漢語拼音字母表》時,因為字母太多了,讓小學生一下子認識不太可能,那么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比如“闖關”、“字母迷宮”、“找朋友”這些游戲都可以讓小學生更好的認識字母表。最后,老師應該結合家長的力量,一起讓孩子從學前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在幼小銜接工作中,不但要老師的工作要做扎實,家長的配合也非常重要,老師應該和家長好好溝通一下,一起致力于學生更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怎么做,值得我們去深刻的思考,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教育好學生,讓他們成為有用之才,其實,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是兩種既相同又不同的教育,只有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的讓學生喜歡上語文這門課程,培養他們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興趣,對他們的未來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