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均陽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中學 福建 晉江 362261)
要知道,應試教育觀念的存在,極大的制約著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性發展,也給學生語文思維的活躍,認知水平的提升帶來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有機會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組織的教學活動,并不符合初中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這就導致了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教學效果不盡人意。針對上述弊端現狀的改善,需要教師摒棄固化的教學思想,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材內容的有效指導,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肯定學生的成績進步,借此取得新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
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主要包括了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教師們必須完成的艱巨任務。另外,教師還需要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用于提高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效率,給下一項教學工作的有序推進奠定下良好的基礎[1]。其實,初中語文教材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文章之間雖有不同,但都很值得學生們去了解、去感悟、去思考。教師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科學的,值得廣泛推廣的。比如,關于《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教學指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試著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及中心思想。或者,組織學生分段朗讀課文,通過問題的巧妙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閱讀完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后,你有什么想說的?”…誘導學生去表現自己,煥發課堂新的生機。在歡快的氛圍中閱讀理解、積累經驗,這就是多元化教學的核心價值體現。
學習不是學生一個人的事情,很多時候,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學生才能更加順利的理解課文重點,突破相關難點,避免浪費時間做無用功。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語文的課堂教學,需要遵守學生自然的成長規律,應該尊重學生主體的真實意愿。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個體差異是始終存在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就要付出更多努力,融入多元化思想,組織分組活動。鑒于初中生們思維極其豐富,因此教師讓他們去合作交流、分組探討,就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產生不同的學習成果。而思維碰撞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棟梁之才,讓教學樂趣無窮,讓語文魅力盡顯。如課上在講解《春》的時候,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并且這樣設計教學方案:(1)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春”的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象,用于表現季節特征,掌握寫作特點。(2)小組成員一起弄清全文結構,鍛煉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3)每人負責一個段落,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4)展開討論:“作者為什么連用兩個‘盼望著’?”“怎樣理解‘一大片一大片’?”“作者用了哪些動詞寫孩子們在草地上的游戲?”…多元化的小組合作,極大的節省了課堂的教學時間,學生發揮著主體作用,在思考中進步,進步中成長,成長中成才,不得不說,這遠比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要好得多。
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試著理解學生的困難,學生虛心接受教師的幫助,這才是語文多元化教學的本質核心[2]。會引導、會啟發的老師更受學生的喜愛,每個學生都能認真對待多元化教學,語文學科的魅力將會更完美的詮釋出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帶著全局意識和長遠眼光,與學生一起進步,和學生一起發展,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給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與學習能力的提高帶去積極的影響。唯有這樣,初中生才能更好的認清自身價值,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總之,這是一個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實現多元化教學,是完善學生人格、推進素質教育的保障。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要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從而更好的促進初中教育事業長遠規劃進程的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