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平
(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沙河鎮小學 四川 廣元 628000)
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出現空話大話的現象,或者根本寫不出來東西,這并不代表學生閱讀量較少,而是由于在閱讀的過程中并沒有注重與寫作的結合。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僅僅是在閱讀,并沒有將閱讀中好的東西記錄下來,所以就出現在寫作過程中沒有東西可寫。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由于教學資源有限,教師在課堂上都是帶領學生先進行大量的復讀。在教師看來這樣的反復閱讀能夠實現“熟能生巧”,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內涵,但是實際上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由于枯燥并沒有思考其中的內涵和寫作手法,反而是在機械的閱讀,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寫作中無東西可寫。以下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將語文課程分成很多種類型:閱讀、寫作、生字詞等。在閱讀課上就是通過教師所選取的文章進行分析講解,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沒有將其應用在寫作中的思維。在寫作課程上,學生就出現了作文中的大話空話。生字詞的學習中就是書本上的生字詞,當遇見書本以外的字詞后還是不認識,這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具有很大的破壞性。所以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該改變教學模式,將讀寫結合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
比如: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文章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查找出相對于自己來說的生字詞以及自己認為好的能夠在寫作中應用的詞語,將其做出標記。然后引導學生先解決這些生字詞。在解決完生字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文章的熟讀,教師對文章進行句子和文章感情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感情并學習文章中的表達方法。例如,文章中就將懷鄉之情寄托在小小的楊梅上面,圍繞“愛”字深情的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剛剛學習到的寫作手法進行小作文的練習,引導學生通過借景抒情提升自己的語文寫作能力。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還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除了讀能夠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外,通過寫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畢竟讀寫是相互結合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寫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準確的說是通過寫作拓展學生的閱讀量,進而再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只是一種表達自己想法的手段,是對所學習知識進行的消化和運用,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懂得怎么寫,還需要思考寫什么,而且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會思考在閱讀中所見過的文章結構、詞語的運用等。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以寫促讀,拓展閱讀的方式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
比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小學一般都是命題作文。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作文的題目先進行提綱的擬定,通過提綱在大腦中構思出文章的大致結構。在結構完成后,教師就可予以讓學生通過搜索相關的文章進行閱讀,然后通過所閱讀的材料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在看過幾篇以后,學生就能夠積累足夠的素材進行寫作,與此同時學生還能積累自己的閱讀量,提升學生閱讀的分析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推進讀寫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時,僅僅通過語文課本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盡可能的接觸更多的課外閱讀材料,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的深度,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比如: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課程,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語文知識深度。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選出自己認為寫的好的段落進行分析,并根據文章的思路進行文章的續寫,在提升學生語文閱讀分析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對于推進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而表達能力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在進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