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益萍 江蘇省丹陽市第五中學
在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的前提下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不僅要求教育工作者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激發競技精神,更要關注其綜合素養的提升,實施個性化教學活動,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改變教學思路,實現學生綜合能力與體育水平的提升,這是當下體育教育必須面對的抉擇,也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重要展示手段。
相對于其他教學階段的體育授課活動,在高中體育教學環節,課程的開展難度正在不斷加大,教師在培養學生身體運動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發現其相關思維,如邏輯思維,創新意識等。在高中體育教學環節,如何選取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具體,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攻克的重要難關[1]。
以往的教學活動太過于循規蹈矩,教師無法將創新內容帶到課堂當中,難以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如果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在開展有針對性的體育活動的同時,能夠使學生結合實踐操作,加強理論分析,形成良好的應用技術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以往的體育課程教學環節,教師往往處于“一言堂”的地位,這就忽略了學生在體育課上的主導作用,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不僅僅是對于學生體育技能的鍛煉,還要建立有效的課后反饋機制,在學生及時給出相關評價時,幫助自身形成對課堂進度,教學成果,教訓能力等多方面的認知。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能夠形成有效的評價反饋機制,有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體育技能與創新能力。
對比于其他課程的開展,體育教學內容的深化是依靠學生與教師二者之間的有機配合來完成的,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完成從“以自身為主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開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在激發其創新精神的同時,提高課堂的配合程度。
在高中體育的教學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相關體育知識,為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打下了相關基礎,如何使學生學會合理的知識運用,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程的相關學習當中,這才是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重點。咬在體育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注重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應積極進行教育手段的革新,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增長其核心素養。
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對體育課程形成良好的接受模式,教師在開展課程活動的同時,要關注學生自身性格特點,在進行教學設計的同時增加學生的興趣環節,使學生以課堂主導的身份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當中。在改變其對于體育課程的認知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維素養[2]。
教師可以將時下較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動作可視化”引入體育課堂當中,通過多媒體動作展示,幫助學生降低課程的學習難度。在教學環節,教師應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為課堂活動諸如新的元素。在籃球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材料,為學生播放籃球的起源,發展歷史,代表人物等相關信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籃球技能教學工作鋪平道路。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教學經驗設計課堂引入環節,如三分球技巧,轉球技巧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活動開展環節,教師可以將投籃練習作為基本活動內容,鼓勵學生自主練習,在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同時增加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環節應注意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發覺,一些學生會表現出對體育課程濃厚的興趣愛好,另一部分的學生則缺乏運動意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進行自我能力培養的同時,達成對體育課程的高度參與。
以體育課程中的相關素質鍛煉為例,對于一些缺乏運動的學生,可能會表現出對鍛煉的不配合,畏懼情緒,教師應提前進行學生狀況的了解,對于因心理障礙產生不配合情緒的,教師應及時交流,通過相應的訓練方案幫助學生進步,如制定較為簡單的目標,在學生達成之后不斷提升,促使學生產生自主的運動意識。
教師還應根據當下教學內容的展開,設立合理的評價反饋環節,在為師生共同創造交流機會的同時,在彌補彼此缺陷的過程中,實現課堂,學生,教師的共同進步[3]。評價體制應該是相互的,一方面是學生對于教師教育工作的評價,如教師在教學環節是否產生疏漏,對于關鍵的動作知識點是否有講解不清楚的狀況;另一方面則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課堂表現做出的一系列評價,在為學生糾正學習態度,展示相關動作的同時,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疏忽,并進行針對性的改正。
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實現教育工作的深化,完成體育課堂從學生為主體到教師為主體的轉變,就要合理改革教學觀念,教師要合理利用相關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