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輝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啟慧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00)
數學是一門理論引導實際的學科。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如何學會應用。數學源于生活,數學的知識不僅源于生活更確切的來說是高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數學就是人們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能夠融入生活中的數學,會加深學生對數學記憶,以及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可以化枯燥為生動,給學生時間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樹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信心和意識,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故此,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們將數學運用到生活中的思維方式,使教學更有效,最大程度實現因材施教,讓學生們學有所成。
數學教育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才能將數學的意義運用出來,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踐與探索機會,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并教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能夠極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1 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抽象的數學問題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責任不僅是誘發學生解決現實問題,更側重于培養學生從眾多條件,眾多信息中挑選出最為重要的條件和信息來解決現實問題,體驗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快樂。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面對現實問題要想著從數學的思維來解決,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將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2.2 運用數學思維來構建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源于生活,我們做的每道數學題都可以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數學題與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能夠激發學生的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會增加學生對小學數學的愛好程度。對于小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以及獲得的嘗試,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去拓展學生認識數學并發現數學的空間想象力,并重視日常生活中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的積累。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利于激活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3 巧妙設置問題,開拓學生大腦。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思,聯想導入新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巧妙的提出實際問題,如為什么避雷針鐵塔要做成三角形?為什么鐵門要造成四邊形?為什么車輪要造成圓形?給你一根木棍就可以測出一座高樓的高度,這樣做有何用意?設置懸念,激發他們探索隱藏在表面現象背后的秘密,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數學知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或者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也可以讓學生試著設計一些小東西。學習了平均數,可以讓學生試著舉行某些比賽,讓學生試著去計算,去當個小裁判。
2.4 引導學生進行課下討論。課下討論與課上學習不同,具有寬松的討論氛圍,學生有高漲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將班內學生分成幾個課下討論小組,對知識進行深度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定期對課下討論小組的探究結果進行檢驗,這樣可以保證課下探究的高效進行,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鍛煉。與此同時,對學生的談論方法進行指導和幫助,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數學知識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有機整合,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