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山東省青州市西書院初級中學 山東 青州 262500)
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對生物學重要概念的學習,學習中要貫徹生命理念和理性思維培養,落實到學生STEAM綜合能力的發展,可以看出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問題學習等等人們從不同的切入點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的表達能力、問題意識有了顯著提高,但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不大,有時甚至語無倫次。生物教與學中,我們把核心概念構建和理性思維應落到實處,生物學學習強調結構與功能、理論與應用等,為了強化學生的核心概念的構建和理性思維培養,我們重點突出生物學習中的三問:是什么、干什么,為什么,基于“三問”的遞進式學習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生物核心概念的構建主要過程分三步,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概念的作用和概念的原理。例如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生活需要的營養是什么,營養有什么作用,營養怎么發揮作用的。學生解決問題的理性思維的核心思維是定義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三個階段。
2.1 重要概念和理論的學習強調“是什么”。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物知識的學習是建立在對生物體結構和和生命現象觀察的基礎之上的。這些基本知識和基本現象往往是一目了然的,學生往往認為簡單、單調,缺乏學習的興趣,往往眼高手低。對基本結構和現象的掌握不足嚴重影響重要概念的形成。
學生對基本結構和概念的學習教學中通過多維度呈現和測評通過來解決。呈現方式主要有實物圖、模式圖、示意圖、表格、組織結構圖、概念圖等等。以血液循環為例,通過瀏覽以下各圖學生對血管在體內的運行一步步概括,然后再一步返回首圖,學生的思維經歷了由繁入簡,由簡入繁的過程。這其中學習應用的是心臟四個腔室及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名稱。通過多維度的呈現和測評,當然最高層次的測評維度是以自我身體或他人身體的指示描述活動,學生對血液循環的概念認識更加深刻。形象直觀的理解了血液循環指血液在血管和心臟組成的循環流動。通過不斷地練習,學生對血液循環的概念及路線有了較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應用血液循環的知識解決問題也就容易多了。
2.2 重要概念的作用強調“干什么”。生物學的學習離不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理過程與影響因素相關聯,生物理論與現象相統一。當學生掌握了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及生理過程及某些生物理論后,學生進一步對這么奧妙的東西有什么作用、可以“干什么”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的過程主要通過講事實擺道理,提出極端的個案引起學生的警醒,加深記憶。同樣以血液循環為例,主要是講事實擺道理。血液循環可以干什么,即血液循環的作用和意義,流經小腸、肺等就是復習學過的小腸的吸收和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的知識,其他器官即使復習呼吸的第四環節。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對呼吸的影響主要提出極端實驗來讓學生體會。一組學生深呼吸3次/分,另一組呼60次/分,那組堅持的長。不用1分鐘結果就出來了。
重要概念的應用關鍵是對概念理解,通過應用加深了對結構和理論的掌握。例如花的功能是結果,所以主要結構是花蕊,花萼和花冠的作用是保護,所以在花蕊的外側。一個個玉米粒排在玉米棒子上,所以玉米不可能是種子(玉米是被子植物,與松塔不同)
2.3 重要概念的應用強調“為什么”。學習當中強調為什么,可加大學習的深度,有利于知識的自我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例如為什么糧食作物的價格是肉類價格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可以用食物鏈中能量傳遞的效率10%-20%來解釋;蒸騰作用為什么不能促進無機鹽的吸收,因為細胞膜可以控制無機鹽的進出;喝飲料為什么也長胖,用食物的熱價來解釋;理解死魚不是生物的出發點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等等。學習過程中從掌握的基本的結構概念和理論等出發理性思維,得出結論。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深度,提高學習的能力。
通過在教育教學中實踐應用,學生各方面都有很大改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遞進式教學中,多維度展示基礎知識和重要概念,把枯燥的生物結構和理論的記憶變成了不同的活動或挑戰,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單調,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 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遞進式教學強調了理性思維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思路,解題思路更加清晰,使得學習更加高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3 學生的遷移能力提高。由于強調重要概念的掌握和理性思維的過程,這主要是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學生學習更加高效,并不是搞題海戰術,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學生知識應用的遷移能力提高。
3.4 學生更加自信。遞進式教學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理順了學生的思路,學生感受到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學習與做事也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