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映
(廣東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大信學校 廣東 中山 528400)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行為標準的培養上,要求教師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重視教學實踐活動,把德育教育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中。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音樂教學,通過直觀、生動的授課和熏陶可以感染學生、影響學生,進一步把這種美好的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內化為一種積極、高尚的精神力量,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凈化、升華。因此,把思想素質教育融入音樂教學,這是培養學生積極情感和良好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音樂以優美旋律的樂曲、語言生動的歌詞、情感充沛的演唱、豐富多樣的表現,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因此,音樂是一門聽覺乃至視覺的藝術,可以讓學生從中發現美、體驗美,從而創造美和發揚美。在音樂教材中不乏有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能夠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積極高尚美好情操。例如,欣賞我國傳統民族音樂,優美動聽的樂聲營造出意境深遠的氛圍,使學生受到民族精神的浸染,進而熱愛傳統文化,有利于繼承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流行音樂廣受學生喜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優良的音樂作品,也可以在音樂課堂中把內容健康的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作品介紹給學生。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在進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欣賞時,可以引用恩格斯的評價話語引導學生:“《命運》是一首非常好的交響曲,第一樂章是悲痛的絕望;慢板樂章是哀痛和柔和的哀切申訴;第三、四樂章是自由的號角和青春歡呼。”[1]這一具體深刻的評價,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促使學生加深認識,從該交響曲的旋律中產生劇烈的震撼,感悟人生難免經歷磕磕絆絆、風吹雨打,不能因為悲苦而一味感傷,不能因為困難而一味沉淪,要學會堅強,學會在苦難中成長,從而升華為對生活的熱切追求和積極向上的動力,凝結為“不懼困難、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這都是用音樂之美來觸動學生的心靈、以美促進德育教育的體現。
教育中有一種現象,有的教師把品德教育當成“政治任務”,生說教硬,漠視學生的接受情況,顯得蒼白無力,因而缺乏興趣,不能產生共鳴,以致德育教育失效。若要引起學生的共鳴,就應撥動學生的心靈,使之受到感化。以我們的教學為例,在升旗儀式上,學生懶散無力地唱著國歌,我們對此感到極其無奈,但是否反思過我們教學的方式方法呢?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找到教與學的共鳴點,堅持把德育教育巧妙有效地貫穿于教學中,從而自然而然地感動他們。就拿《國歌》做例子,該歌曲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學生熟知的。詞意主題是,在國家民族深重危機之下,號召全國民眾為了民族的生存都要起來斗爭,要不懼犧牲,堅決抗日到底。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和文字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接著再播放歌曲給學生聽,這時學生就會較切身地感受到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和自由曾進行過百折不撓的浴血奮戰,從中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進而樹立起高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學習。
音樂是全世界人類的共同語言。它不分區域或國籍,不同的人聽到同一首音樂會產生相同的感覺,但僅僅產生相同的感覺是不夠的,還需有很默契的合作精神。比如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而且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集體主義教育的過程。合唱是一種集體的藝術,所追求的是高度的協調和完美的統一,在訓練和演出過程中,學生們必須要有一種刻苦努力、團結一致的團隊精神,大家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到合唱聲部的音調準確、節奏整齊、聲音和諧統一,才能演唱好一首曲子。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欣賞、學習、排練合唱,讓他們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共同的學習和演唱過程中學會擺正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既充分發揮個人所長,有兼顧整體需求,在相互合作、相互關懷的和諧環境中讓每個人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榜樣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歌手韓紅是大家所熟知的,她不僅歌聲動聽,而且經常無私地資助、收養很多孤兒。她演唱的《感動中國》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的主題曲,這歌曲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在自然災害面前,許許多多明星如為善不甘人后,踴躍捐款,奉獻了一曲曲《生死不離》、《愛的奉獻》、《承諾》等催人淚下的歌曲。他們身體力行,用實際的行動表現出了社會責任感。流行音樂人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蝸牛》,是很多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這兩首歌告訴人們,對母親要懷有深厚的愛,做人要具有不畏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歌曲編入了音樂課本。這些明星的言行在學生中影響較大,是很多學生的熱愛的偶像和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善于發掘他們的閃光點,找到歌曲的優秀成分,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
作為音樂教師,要懂得以美促教,讓音樂成為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橋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不僅要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美的熏陶,還要把情感融入教學中,用真情實意打動學生,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當成自己重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