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菲
(河北省遷安市大崔莊鎮西密塢中心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數學課改理念的始終要求,也是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所追求的工作目標。通常的數學教學方式限制了小學生的數學思想和能力增長,使小學生對數學課堂失去興致,甚至已經阻礙了學生數學綜合技能的發展。因此,我們數學教師急需優化教學手段,創新數學教與學的模式,多措并舉,構建新型的師生課堂關系,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和數學素養,著力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模式,從而全面實現數學課程理念。但是在實際數學課程實施中,仍然有一些小學數學課堂十分乏味,教學路子缺乏新意,小學生的主體性及創新思維發展得不到保障。本文將結合具體的課程實例,論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效的多種舉措,讓更好的經驗和方法服務于數學教學。
社團活動可以開拓小學生的數學視野,給學生主動去數學實踐的機會,刺激學生對數學信息的求知欲和探索心,滿足小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的探究素養。在社團活動中,應幫助學生培養學好數學思維的自信,體會到數學的作用。比如講《周長》這一節課時,教學目標是發展小學生的多向思維,鼓勵小學生用多種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為了鼓勵小學生之間學會自主合作及探究,數學教師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數學社團,并且在數學社團中展示探究性的實踐活動,如給出一些組合圖形或者不規則圖形,讓小學生計算周長,小學生都認真的思考和交流,社團學習氛圍高漲,有的小學生用直尺去測量,有的小學生用細線測量,最終小學生都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通過社團活動拉近了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距離,引導小學生全面的思考問題,增加實踐的機會。
數學專題講座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課堂教學結構和內容,給小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數學知識,讓小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成長,產生濃郁的學習熱情。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圍繞數學發展歷史和前沿信息定期組織學生收聽專題講座,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程度。比如講《圓周率》這一節課時,教學重點是理解圓周率的發展簡史,感受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很多小學生對圓周率的理解不深刻,甚至有的小學生不知道圓周率其實就是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商。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專題講座,給小學生詳細的講述圓周率的歷史,國際數學協會之所以把3月14日定之為國際數學節,其原因就是由于我國數學界鼻祖祖沖之在圓周率上的貢獻。再給小學生講述圓周率在國外的發展史,阿基米德就是利用理論計算的方法求出圓周率近似值的。小學生聽的津津有味,都喜歡上了數學。教師及時給學生推送圓周率的速算方法,學生們很感興趣很快就能熟記到小數點后上百位,可見知識的魅力和方法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
大家熟知數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組織數學沙龍活動,讓小學生發揮集體力量和創造合力,通過完成討論任務來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形成高效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數學發展和正向成長奠定基礎。比如講《土地面積》這一節課時,數學教師要借助真實情境,幫助小學生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體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的經驗,組織開展了數學沙龍會,讓小學生在活動中更好的理解進率和換算方法。將小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進行PK,如圓明園的總面積大約是3500000平方米,合多少公頃?我們熟知的北京故宮總共占地72萬m2,相當于多少公頃的土地?再如數學教師出示我國各個省的面積數據卡,讓小學生把他們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據,并準確的了解各省的面積以及它們所差的倍數?通過這種沙龍活動,學生發現了數學的本真特質,能主動發現并解決系列問題,學而生的能力和素養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要指導好小學生建立錯題本,將平時訓練過程中出現的錯題記錄起來,定期進行錯題回顧,消除小學生的學習困惑,帶領小學生走出學習誤區,鞏固學習心得。錯題本并不是簡單的抄寫錯題,而是要通過抄寫分析出錯的原因和預防方法,避免以后犯同樣的錯誤。比如講《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時,有些小學生容易把分子和分母弄混,有的小學生對于幾分之一的意義辨別不清,數學教師要求小學生將自己出現的錯誤記錄到錯題本上,在反復的復習過程中找出正確的學習思路,真正提高分數的學習效率。錯題本在小學數學總復習過程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小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積累更多的數學學習經驗,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綜述,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數學教師和小學生的共同努力。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打破常規,創新教學模式,找到最佳的教學方式,真正發揮出小學數學課堂的教育意義。同時,還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技能和素養,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實踐創新意識,使之更好更快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