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亞
(河南省駐馬店實驗小學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協作、互相交流、綜合概括,從而獲得知識的教學形式。但是,現實中的小組學習卻不盡如人意,那么,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我認為,加強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主要有如下幾個途徑: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組織和交流,人數太少則達不到交流的目的;二是分組應遵循“以優帶差,以優促差,組際競爭”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立即讓學生討論,教室里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但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這種假熱鬧后的無序性。有的小組幾個人同時各抒己見,根本不會傾聽別人的發言,更別談合作了;有的組只有兩個較好的同學在討論,其他人則無所事事;有的小組則你推我讓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
因此小組內應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可以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由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責任意識的學生擔任。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新課標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而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無疑是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的,并對每一個學生的一生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3.1 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或“不勞而獲”的現象。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本來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較為困難。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往往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使一些思維相對較慢的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只能被動地接受,盡管檢查時你發現他們能應答自如,但是僅限于模仿和機械地重復,并沒有自己的思考,長此以往,必然扼殺這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這部分學生的思維惰性。結果導致班級學習上嚴重的兩極分化,背離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既定目標。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然后再互相交流。在交流中,盡可能給學困生發言的機會,甚至整組總動員,幫助一些學困生,達到整組共同進步。
3.2 教給學生學會傾聽。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對別人的尊重,同時,還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人的一生中,其實聽得多說得少,任何時候我們都得學會先耐心傾聽別人的講話,然后再思考:他說得對嗎?跟我所想的一樣嗎?然后再進行補充和糾正。只有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觀點,才能有效地合作。
3.3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大膽踴躍地發言,要使發言的學生具有一種代表小組的榮譽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形成強烈的自信心。
教學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教學評價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鼓勵性呢?一是評價以組為單位,以增強各組中每個成員的責任意識和合作意識。二是重視對學習過程中的評價。注重對學習過程中組長的協作能力,組員的參與程度,學生的傾聽交流等做出評價,評價以表揚為主,通過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具體的肯定,給其他同學以正向暗示,從而給其他組提供好的方法,起到榜樣促進作用,形成整體向上合作氛圍,你追我趕的組間的良性競爭。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教師應積極地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課堂進度,適時、適度地把握教學節奏,以期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不斷地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