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我國步入了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新時代。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動態,學習先進的職教發展理念與模式,不斷更新教師職業認知,將有效的學生管理方法和高效的課堂教學手段有機地融入職業教育工作中,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高職高專人才。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能力本位;翻轉課堂
【作者簡介】向奕(1981.01-),女,漢族,成都人,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2019年6月10日,《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陳寶生在會上強調,教育戰線要以此為契機,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深入、扎實、系統推進學習,思想和行動要真正進入新時代。這對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提出了新一輪的思考: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育始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它包含了富強、文明、明主、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十六個方面的內容。在教育工作中深刻理解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教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頭腦,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優秀品格、塑造正確的人生觀,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二、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強化創新意識、追求精益求精,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具備較強的“工匠精神”。首先,教師不應僅局限于傳播知識做“教書匠”,還要成長為“大師”“大先生”。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道、受業、解惑,同時需要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進行思考,構建詳細、全面、系統的培養方案和計劃,發揮好自身正確的引導和示范作用。通過專業課堂教學、職業生涯規劃、身體力行等多種教育教學手段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乃至工作之中。加強實踐教學和引導,學中做、做中學,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知識,提高其領悟能力,在實踐中將工匠精神傳承和發揚。其次,以教促學、學以養德,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強化學生職業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創新意識也很重要。“工匠精神”強調的重點所在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有不同的要求。在生產制造領域,或許側重點就是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在營銷領域,培養的是開拓精神和溝通能力。在技術類領域,則對嚴謹、創新等方面有更高要求。所以,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不僅僅是固定格式,而是需要老師們加強思考、結合專業領域特點、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將工匠精神的各個要素 滲透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標準的設定、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環境的營造、教學資源建設等多個環節當中去,達到教、學、思合一。
三、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
要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具備專業技能過硬、品格優秀的棟梁之材,需要教師們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課堂設計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成為學習的主導者。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實施:? ?1.以能力為導向組織課堂教學。能力本位既是世界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發展的共同方向,也是我國教育課改的著力點。教師如何將知識、能力和素養三者有機的結合,打造學生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教學改革的思考重點。知識服務于能力,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構成了人的素養。能力發展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務。建立依靠和充分發揮學生能力的課堂教學體系,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進行學習和掌握知識,讓學習效果更加真效、實效。2.做好導學案設計,提高學習的高效性。導學案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載體,主要包括學習目標設計、學習重點設計、學法建議設計、學習過程設計、自主反思設計等方面。通過導學案設計能夠更好地達到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評促學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超前性、異步性、活動性等,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導學案貴在“導”,重在“學”。通過對教材學習的二度設計,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三者有機結合到一起。做好導學案設計,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將翻轉課堂運用于學習過程。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老師們通過課堂講學的方式來接受知識,既不拘泥于形式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課堂和老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育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課程教學與互聯網+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黃蓉生,石海君.論習近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鮮明時代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6-21.
[2]余文森.能力導向的課堂有效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18, 47(1):21-34.
[3]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J].教師,2017.
[4]張淼.“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5(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