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石瑜 尤建文 謝雪蓮 鐘慧琳
摘要:近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正式對外公布。健康逐漸成為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健康中國的目標與養生食療行業的發展理念相契合。可見中國養生食療企業具有強大的發展前景。但是現階段城市中養生食療行業的定位、品牌設計、專業化發展等都存在相應的問題,本文試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分析養生食療行業的發展困境,并提供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養生食療;健康中國;行業分析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0-0040-02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在城市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市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兼有長時間的熬夜、嚴重的生活壓力、油膩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多的人群陷入亞健康困境,為尋求改善方法,人們將目光轉向養生、健康、綠色。而在中國。養生觀念早已深人人心,養生這一新興行業也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針對人們渴望時尚、高雅、健康、享受新時代的食療需求。各種養生行業不斷發展,其中食療養生行業由于消費者基礎多、進入門檻低。而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全球范圍內,健康產業及養生保健美容行業已經從以往的第三、第四產業上升為全球第一大行業。目前,我國的養生產業迅速崛起。據統計,我國養生產品市場的銷售額目前正以每年約25%的速度增長。以2003年中國的養生產品銷售總額175億元人民幣,增長速度22%計算,到2020年,保守測算銷售額將達到八萬億人民幣。
現階段,我國的食療產業作為一個剛剛興起的產業,發展尚在初級階段,而且食療本身就是在傳統工藝基礎上的再創造,可以說,大部分企業仍在探索階段,食療企業的定位、經銷方式、相關產業鏈、技術水平、相關服務人才、品牌戰略等多方面都存在問題。
(二)養生的淵源
中醫養生文化歷史悠久,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在世界文化當中,唯獨中國人的養生學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養生”最早見于《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之意。在戰國時期,我國的第一部醫學理論著作《內經》就已經出現,其中《素問五常政大論》主張“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許多人追求神仙迷信之說,對此,張華《博物志》即用實例來揭穿方士的騙術,否定得道成仙之說,并提倡確有實據的長壽老人的長壽經驗。嵇康《養生論》中婉轉地提出神仙是不可學得的,主張從實際出發進行養生(如棄厚味、服補藥、飲清泉、浴陽光等)。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收載了谷物、蔬菜、水果類藥物、動物類藥物等,更加促進了養生食療的發展。
(三)本文研究思路
隨著中國亞健康人群數量的增多和人們對養生概念日漸關注,中國食療養生的需求不斷增加,是一個巨大的尚未深入開發的重要市場。但是在現階段,食療養生餐飲企業的發展尚不完善,大多都是小微企業,沒有準確的市場定位和品牌特色。所以本文從養生食療行業的市場分析人手,進一步探討中國養生餐飲企業發展的困境。以及為該類企業尋求解決方案。
二、基于PEST模型的養生食療行業市場分析
(一)政治(Polities)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號召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健康服務的供給不足問題,努力在2020年要構建起一個全面豐富的健康服務業體系。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也完善了醫療健康法律。為健康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這使得健康管理行業面臨極好的發展機會。
優質的產業是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優質產業定位為“兩高兩低多功能”。第一“高”是技術含量高,第二“高”是高附加值,“兩低”是低能耗、低污染,“多功能”是指這個產業同時具有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還具有文化功能、生態功能,尤其是它能直接有利于人體素質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對目前的中國中小型城市而言,養生食療產業是一個優質產業。它不僅具備了“兩高兩低多功能”的特點,而且它的產業鏈較長,可以和現在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相配合發展。
(二)經濟(Economy)
養生保健產業漸漸成為中國服務業的重要支柱之一。據有關數據統計,全國已有養生保健企業100余萬家。相關產品企業500余萬家。年產值超過3000億人民幣。新興養生保健產業民營資本投資比例高達90%以上。現階段大力發展養生保健產業、促進消費、拉動內需非常有益于構建和諧社會。基于目前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養生已然成為當代主流文化之一,樣式豐富的養生食療行業成為人們放松身心的主要方式,是消費經濟新的著陸點和生長點。城市經濟的良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養生保健,產業經濟模式在向休閑方向轉變。標志生活質量的各項指標,大部分內容也同休閑養生有關,對于拉動經濟繁榮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三)社會(Society)
養生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養生事業勢在必行、大有前途。目前,集休閑、餐飲、保健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養生保健企業在我國急劇增加且經營規模不斷擴大。養生保健連鎖企業也開始出現。隨著這波熱潮,餐飲界的養生趨勢也開始浮現,帶來了許多機會與挑戰。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老年健康保健、社區養老、中醫養生等健康行業迅速崛起。同時,慢性疾病也漸漸成了威脅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在中小型城市中,中青年上班族群體的亞健康現象極其普遍,高達9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狀態,這一趨勢帶來的健康養生需求給了這一行業極大的發展機會。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對于健康方面愈加重視,在健康方面的消費需求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從以前較為局限的疾病防治轉向了對自身健康水平與生命質量的關注。營養保健和生態養生已經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新趨勢。
(四)技術(Technology)
當下大部分健康養生用戶依然處于純線下運營的傳統業務模式,健康養生商戶互聯網化率較低。根據數據統計,在互聯網020平臺上開展交易推廣牌號預訂等業務的商戶占比僅為13.3%。然而用戶評價卓越的五星商戶的互聯網化比率超過90%,意味著在注重消費體驗的健康養生行業中。商戶的服務品質和用戶體驗口碑借助020平臺形成了正向互動。同時,通過互聯網關注健康養生的人群,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人,顯示出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健康養生產業需要及時更新業務技術,抓住機遇,迭代發展。
三、飲食養生行業的問題分析
(一)沒有科學的發展策略
飲食養生文化剛剛興起,還沒有覆蓋更多的群體,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沒有科學的發展策略。從許多大企業的發展策略中可以發現,一種文化的緣起。風靡是契機。嚴格的科學發展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模仿這一潮流的時候,沒有將其當作一種長久的發展事物。而是將它作為一時的興趣而已,這其實是不正確的,這只會讓文化流行一時便走向衰落。這種對整個社會有利的文化,我們要積極傳承,并在其基礎上發揚光大。就人們和社會的受益程度來看,運動飲食養生是這個社會欣欣向榮的助力,所以我們應該制定科學的發展策略,讓這種生活方式成為時代的潮流。
(二)缺乏差異化的定位,不能夠實現壟斷定位
差異化的定位對一種產品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外國的很多產品進入其他國家的初期往往不能夠得到很好的預期結果,但是在研究當地文化后,重新設計產品投入市場便可以有很好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差異化戰略。養生食療行業要想將一種產品真正變為自己的,就要與其他產品有所區別,差異化是必要條件。要針對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飲食計劃。使飲食養生文化得到普遍認可,從而能得以長久發展。
(三)產業布局不合理,制度不夠完善
飲食養生文化剛剛興起,還沒有合理的產業布局,甚至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很多企業認為這種文化也就是三分鐘熱度,不會有長久的發展,便忽略了這些方面。這種想法沒有意識到養生文化的歷史地位與未來的前景,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有極大的局限性。養生食療理念的歷史悠久,切合健康中國的發展目標,但布局的不合理和制度的不完善阻礙了它的發展,所以如何改善養生食療行業的產業布局是應當關注的問題。
(四)專業空白。人才短缺
專業和人才同樣是文化崛起的必備軍。飲食養生文化比較新穎,剛開始的發展面比較窄,造成了這方面的人才短缺。同樣,雖然飲食養生文化歷史悠久,但是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比較低,所以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也不像其他飲食文化那樣濃厚。我們應該多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加深拓寬這方面的專業知識,讓它成為中國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研究建議
(一)國家層面
1.促進消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
從國家層面,最重要的一點是促進消費者服務業轉型升級。現代化市場經濟下。發展機遇是寓于國家、行業的這種積極的轉型升級之中的,消費性服務業作為日漸發展的國家發展的驅動力之一,結合“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原則,可以促進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服務業新業態的產生與發展,也可以提升消費性服務業的整體服務水平。
2.推動產業融合創新
對于傳統服務業企業而言。在遵循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通過結合當前先進的生產技術,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可以讓企業在未來階段更好地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一方面。食療養生企業可以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推動引導餐飲服務方面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變革。大力推進產業互聯網發展,促進服務方式創新。讓消費者享受智能化、時尚、高雅的養生食療服務。另一方面,應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跨界融合,引導制造業服務化、服務業制造化、服務外包、定制生產等模式驅動的全產業鏈制造業創新。
(二)企業層面
1.重視專業化人才培養、專注輔助信息技術的提升
食療養生企業的發展核心在于其專業性,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和輔助信息技術的提升,提高餐廳的競爭實力。首先,針對專業性,其主要是尋求專業化的食療營養師,以及向養生食療研究機構尋求合作。在養生食療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食療養生企業需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人手,對自身發展所需的人才類型進行確認,進而制定合適的招聘方案。其次,針對輔助信息技術的提升,這是因為在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服務需求和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帶來新的挑戰。企業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管理過程進行重新建構。
2.著力培育品牌
品牌是一個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企業應立足自身資源,制定實施品牌戰略的目標,大力實施品牌創新,著力推進時尚產品的個性化培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占有率的知名品牌。現階段,中國食療養生行業的知名品牌寥寥無幾,只有五谷磨房、若谷草堂等少數企業。在培育品牌的過程中,食療養生企業應堅持從食療的不同方面確定自己的企業定位。如藥膳、黑色養生煲系列、定制養生餐飲等,結合優質的服務,彰顯養生品牌的特色和價值,提高養生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和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