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恩義
摘要:指出了山楊雖然具有速生、耐寒和抗旱的特性,但目前發現山楊在種植的過程中很容易感染葉銹病。尤其是在山楊樹出現落葉的情況下,輕者將影響山楊樹的生長,而重者下會導致整株出現枯死的現象。通過具體分析山楊葉銹病的發病癥狀、病原茵、發病規律。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技術和策略,旨在為山楊樹健康生長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關鍵詞:山楊;葉銹病;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9-0223-02
1引言
蓮花山自然保護區地處黃河流域,洮河中上游,屬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形復雜,溝谷交錯、河流眾多、山巒重疊,最低海拔2000m,最高海拔3578m,相對高差1500m以上。保護區地處內陸中緯地帶,具有寒冷、陰濕、四季不分明的高原氣候特色,年均氣溫4.6℃,年均降水量653.1mm,年均蒸發量1266.8mm。植被類型復雜多樣,植被垂直分布帶譜明顯,包括針葉林、闊葉林、灌叢、草甸等4個植被型,6個群系組,30個群系。其中,山楊是綠化造林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樹種。葉銹病是影響山楊樹正常生長的重要病害,又被稱之為是黃粉病,而大部分都是害葉片。葉銹病繁衍的速度較大,其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樹,侵染的范圍非常廣泛。當山楊樹發生葉銹病的情況非常嚴重時,很容易導致山楊樹枯萎致死,嚴重影響山楊樹的正常生長與繁殖。
2發病癥狀
山楊葉銹病又被稱之為是黃粉病,其主要危害著山楊的葉片、葉柄和嫩梢和冬芽。在春天這個季節中,山楊樹正處于展葉期,能夠明顯的看到山楊樹上布滿黃色的粉堆,就好像是一束黃色繡球花的畸形病芽。通常當山楊樹發生嚴重的葉銹病的時候,經3周左右會發生干枯的現象。在山楊樹芽展出之后,葉片一旦受到侵染,便會形成黃色的小斑點。
在一年中的5、6月間,山楊樹發生嚴重葉銹病的時候,其病斑將會連片出現焦葉和落葉的現象。然而,在冬芽受到傷害的時候,便不能夠正常的展葉或者是讓葉背呈現出卷縮的癥狀。被害的山楊樹葉柄和嫩梢將會形成條狀的病斑。通常山楊樹的葉銹病在雨季的時候發病較輕,而在8~9月份的時候又將進入到第2次的發病盛期。在患葉銹病的山楊樹樹葉的背面很容易出現綠色的小斑點,并在很快速的時間內出現桔黃色的小孢,當皰破裂的時候便散發出黃色的粉末。當初秋的時候,山楊樹的樹葉便會在正面出現多角形的銹紅色斑,有的銹斑連會結連成片,導致山楊樹出現枯死的癥狀。同時,在山楊樹的苗木或者是樹冠的中下部葉全部枯死的時候,病害便會由下部的葉片先發病,逐步向上蔓延,讓山楊樹最終致死。
3病原困
病原菌又被稱之為是松楊柵銹菌,是一種轉主寄主菌,而性孢子和銹孢子階段常常出現在落葉松上,而夏孢子和冬袍子則主要出現在楊樹上。因此,在每年5月份的時候,當楊樹上出現越冬的冬孢子一旦遇到雨水就會產生擔孢子,從氣孔直接侵入到落葉松針葉中。待到7~10d之后便會直接長出性子器和銹子腔。這樣后者所產生的銹孢子便會直接隨風傳送到楊樹的葉片上,再經過7~15d之后將直接形成夏孢子堆,而在堆中散放的夏孢子將會在8~9月份的時候發生多次被侵染的現象。
4發病規律
山楊葉銹病常常會在有落葉松存在的條件下表現出非常猖獗的情形。然而,通過近幾年觀察發現,山楊葉銹病即便是在沒有落葉松的情況下也會發生,這便充分說明了病原菌在不經過性孢子和銹孢子階段也能夠生長。通過深入分析落葉松不同的方位和苗木之間的距離與葉銹病的發病規律,當與落葉松林不足200m的青山楊育苗地的苗木沒有感病或者只是輕微感病,但在距離落葉松林的300m左右的西北部的育苗地則全部出現了感病的現象,且病情較重。
(1)溫度和濕度是影響葉銹病發生的主要因子。一般情況下,冬孢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2℃,最高溫度則為28℃;擔孢子一般萌發的最低溫度為2℃,最適合萌發的溫度為15~18℃,最高溫度則為37℃;銹孢子一般在6℃的以上便會出現萌發的狀態,而最適合銹孢子萌發的溫度為15~18℃,最高萌發的溫度不超過31℃。
(2)葉銹病這種病菌在浸染2種寄主的時候,必須在有水滴或者是存在水膜的情況下才能夠完成。其中,5月份的時候,雨水較多,所以很容易發生落葉松侵染的現象;而在8~9月份的時候,山楊樹便很容易發病。
(3)當山楊樹的分植密度較大的時候,整個山楊樹間的透光性較差,所以當濕度較重的情況下,則會誘發葉銹病。
(4)與落葉松相鄰的山楊樹感染葉銹病的幾率較大。一般夏孢子的存活力和致病性如果在干燥的環境中能夠保存10個月的時間,所以大約有0.3%的夏孢子會在越冬的時候產生較強的致病率。因此,在一些地區沒有出現轉主寄主的情況時,葉銹病的病菌則會以夏孢子的形式在次年危害山楊樹,這就是山楊樹種植附近并沒有落葉松的,也會發生葉銹病的原因。
5防治策略
5.1撫育管理
(1)盡量選擇在遠離落葉松的干燥地塊扦插山楊樹幼苗,保證種植地塊擁有良好的排水系統,確保山楊種植密度的合理性,避免因種植山楊樹的地塊出現排水不暢的現象,從而誘發銹孢子萌發的現象。
(2)優先選取抗病樹種。在山楊樹的種植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盡量培育具有適應生態環境能力的樹種,以此來增強樹勢,有效控制山楊樹發生葉銹病的現象。同時,山楊樹在育苗的時候可盡量選擇在無葉銹病區域內的苗圃,盡量在無病區采取扦插條,有效防止山楊樹發生葉銹病的現象。
5.2栽培技術及管理
首先,應做好山楊樹栽植前的管理工作。在早春時期,當苗木在出圃之后,可在栽植之前放入水中浸泡48~72h,讓苗木能夠更加充分的吸水。在山楊樹植樹種植之前,可在種植的坑內澆灌底水或者是打泥漿。這樣在山楊樹苗木起苗、打包運輸的過程中可盡量減少運輸和假植的時間,盡量保護好山楊樹苗木,有效避免山楊樹苗木嚴重失水,從而嚴重影響山楊樹種植的成活率。同時,在山楊樹栽培完成之后,應該及時進行灌水,以此提高山楊樹苗木的生長態勢。全面做好山楊樹苗木產地的檢疫工作,嚴把山楊樹苗木的質量關。
其次,加強苗期撫育管理,及時做好山楊樹掰芽、除蘗措施,定期清理一些山楊樹上過密的枝葉,并將一些清除的病葉集中進行焚燒處理。
5.3營林措施
為了有效防止山楊葉銹病,便需要創造有利于山楊樹生長發育的條件,切實增強山楊樹苗木的抗病能力,營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長繁殖傳播的環境。首先,在營造山楊樹林的時候,應該盡量選取距離落葉松較遠的地方,不能夠創造山楊樹與落葉松的混交林。如果在一些土壤條件差、嚴重干旱缺雨,且風沙又比較多的地方,由于灌水比較困難,所以在造林的時候可盡量采用截干造林的方法。通過在截干部位及時涂抹鉛油,能夠有效促進山楊樹的根系生長。同時,還能夠保證山楊樹體內的水分不流失,有效提高山楊樹幼苗的成活率,切實增加山楊樹的生長量,有效減少山楊樹的發病率。注意保證整個山楊樹苗圃內的衛生,及時清除苗圃內和山楊樹林中感染葉銹病的樹木、病枝和落葉,集中焚燒,有效減少山楊樹侵染病原菌的來源,從根本上防止葉銹病病菌的傳播蔓延。
注重山楊樹調運檢疫,避免一些疫區內的山楊樹苗木出現外運的現象。一旦有外調的苗木沒有檢疫證書,便不能夠進行栽培。同時,在栽培的過程中應該防止種植山楊樹苗木出現過密的情況,適當控制氮肥的使用情況,加強水肥管理,從而最大限度提升山楊樹的抗病力。
5.4化學防治
當山楊樹的葉片出現葉銹病的時候,可噴灑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噴霧;噴灑65%代森鋅500倍液;或者是噴灑敵誘鈉200倍液,每隔15d噴灑1次。如果一旦發病,并需要噴灑1;1:125~170的波爾多液,在1次以后可使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以此達到防治葉銹病的效果。
6結語
在山楊樹的種植過程中,葉銹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葉部病害現象。通過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和化學防治方法相結合,能夠有效預防葉銹病蔓延。通常在4、5月份,山楊樹生長的初期階段中采取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防止山楊樹感染葉銹病的現象。一旦山楊樹患了葉銹病,便可以使用代森鋅、多菌靈、甲托等不同的化學藥物來遏制病情蔓延,促使山楊樹能夠更加健康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