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漫
摘要:指出了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逐漸成為國家急需的緊缺人才。高職院校擔負著肩負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而當前卻處于生j醺數量不足和質量下降的瓶頸時期,與高職發展不相符。著眼于從新時期的歷史環境下出發,對于當前高職院校招生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了一條適合高職院校招生工作的新對策和新思路。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院校;招生困境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9-0303-03
1引言
高職院校的招生工作是高職院校整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影響學校的整體發展。同時通過招生也能夠反映出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情況,學校的知名度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新時期的高職院校招生面臨著很大的考驗,對自身的發展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制約。如何提出行之有效的招生工作的新思路,促使高職院校朝向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路徑是擺在面前的首要任務。
2高職院校招生面臨的困境
2.1受傳統觀念制約,學生不愿選擇高職院校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士大夫”的情懷,家長和學生都能夠希望通過學習考試金榜題名,搶占成功快速通道。逐漸形成“重學輕術”思維,使得在類型上歸類于職業教育、層次上歸類于專科水平的高職院校很難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與此同時,就業市場對于學歷層次的要求過于看重,對于技能型則沒有過多嚴格要求,這也在無形當中影響著考生對高職院校的報考興趣。高職的教育被學生和家長認為是最后不得已的升學選項。
2.2生源質量下降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分數線的要求也在不斷下降,導致生源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學生的學習能力、個人綜合素質等方面也出現不斷下降趨勢。
(1)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比較低,優質生源難以吸引。雖然高職教育在這一過程的某些方面是顯著的,但是社會的認識和影響遠遠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另外,教育機制不完善,實際使用存在不足。由于這種誤解,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主動性,沒有求職欲望,整體生源水平都有所影響。
(2)錄取比例高,入學門檻低。在原有的招生計劃完不成的情況下,為維持學校的規模,有些高職院校會降低錄取的標準,讓錄取比例提高,生源質量也難得到保障。
(3)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前景不是太好,對入學質量有影響。就業質量直接反映了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和認可,這反過來直接影響了考生對專業填報的興趣。良好的就業,社會反饋良好,將對高職院校的招生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目前還有一些高職院校還不具備這些優勢。
2.3宣傳不足
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慨念比較抽象,學生和家長對此缺乏了解,對于學生選擇該專業和從事這種工作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限制了學生對專業選擇的可能性。許多高職院校存在對于自身的辦學特色、專業認知、行業發展、畢業生就業狀況等方面宣傳力度不到位。
2.4專業太少.沒有特色
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是根據社會對人才的市場需求而調整的,所以教學課程的工作要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才是核心環節。高校“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構建招生培養與就業聯動的體系”從目前大學生選擇專業的現狀和行業需求來看,一些高職院校存在專業設置過于簡單,學生選擇的范圍相對較窄。一些高職院校沒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品牌專業,往往導致招生率低。有些高職院校不能對自己學校的發展品牌進行正確定位,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沒有完全展現出來,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也脫離地域經濟特征發展的方向。但如果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品牌專屬的高職院校,招生率將會大大提高。
2.5成人教育形式多樣
經過高考選拔之后,如果沒有如愿以償進人大學學習的考生來說,成人高考無疑是能夠實現繼續求學的愿望。在有些地區成人高考取消對應屆高中畢業生的限制后,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朝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很多年輕人會選擇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某些適齡的高中畢業生也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學歷文憑。為更多的考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生源的數量下降。
2.6高職院校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也會有一些在所難免的矛盾
規模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作用,另外一方面由于自己的辦學資源積累不足、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發展的動力不足等問題在擴大的同時日益凸顯。與此同時,也會存在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基礎設施落后、硬件資源不足、實訓基地數量與種類不能滿足現有實踐教學要求等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自身在軟硬件方面的不足阻礙著自身發展,會影響到辦學水平和就業質量不同程度的下降,也讓很多考生失去報考的興趣。
3高職院校招生工作應對策略
3.1加強招生宣傳,精準定點招生
通過不同方位的宣傳,可以實現對多種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在中考和高考期間招生宣傳工作人員要深入到學校中廣泛宣傳高職院校的相關專業、課程和實訓基地建設,讓學校和社會了解高職院校的綜合情況,打消社會各界對高職教育的偏見,為高職院校招生爭取更多的生源以及更多的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形成“進口”與“出口”的良性循環,改變高職院校招生的困難現狀。對招生方案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促進招生制度健全和完善。不僅如此,要根據國家和省內招生政策的變化和生源減少的實際數量,對近年招生情況做出數據分析,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其它模塊進行科學和準確的規劃,如招生計劃分配,錄取培訓,績效和薪酬。另外,需要采用“重要的時間,精確到學校”的實地推進模式,認真策劃招生推進計劃。在招考的重要時刻,精心挑選學校,準確宣傳推廣,提高實地招生的有效性。
3.2跨院系構建特色專業。走品牌發展道路
招生工作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的認可度,改變傳統的政府政策來控制生源的做法,使職業教育體系在開放空間中發揮正常的能動作用,促使提升自己的辦學水平和活力。高職院校要樹立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理念,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但服務對象不是學生和家長。從原來的“供需,,要求到“需求”要求,從市場需求和學生成長的角度,通過市場手段來規范教育的教育機制,抓好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培養適合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端技術人才。
高職院校的立身之本是“質量”和“特色”。自身內涵建設要不斷提升,在人才模式的培養上要推陳出新,立足服務地方經濟,參與地方的規劃制定,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發現緊缺專業,培養“超前人才”。倡導“人無我有”的特色課程,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調整,形成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優化特色專業的結構,倡導“分層培養、分類培養、特色培養”專業的理念,讓專業走向特色化、精品化。
3.3成人大專教育招生
要在專業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加強對成人教育招生的宣傳,對一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學生進行成人大專教育招生,招生人數達到一定的人數進行單獨組班進行學歷教育(與普通高考生進行同樣的專業教育),也可以采用插班的大專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即將通過成人教育招進來的學生插入普通大專班,享受與普通大專生同樣的在校生待遇。
3.4加強院校招生工作隊伍培訓
高職院校招生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專業的工作,對于某一時間段的形勢、內容和渠道等方面都要有深度的認知。這就需要對招生專業人員隊伍建設和專業技能培訓必不可少。一方面學習新的招生形勢和政策,適應新的變化,方便更好地開展招生工作;另一方面在招生咨詢的一線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充分理解和認識招生的基本情況,對于考生和家長所提出來的疑問要耐心細致的解答。在整個招生過程中,必須堅持誠信原則,避免招生壓力,產生虛假宣傳等不良問題。
3.5高度重視春季高職招考生源
目前高職院校的招生計劃分為春季和秋季的招生計劃,兩者呈此消彼長的關系。一般秋季高考招生的形式比較嚴峻,可以將招生的目標有選擇的放在春季高職招考之中,適當傾斜春季招生人數的計劃和專業設置以及資源配置,使這類學生成為招生的主要目標。
3.6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用就業帶動招生工作
高職院校的聲譽和口碑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招生就業工作,招生就業工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招生錄取、報到等相關工作。以“就業指導中心”為平臺,為廣大畢業生提供“三免”服務(免費職業指導、免費職業介紹、免費求職登記)。通過網絡、自媒體、報紙等渠道廣泛收集招工崗位,提供給畢業生更多可靠的就業信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開設豐富多彩與就業有關的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的課程和實踐活動,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方向,樹立正確的就業和擇業觀。與企業合作開展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學校教育教學過程,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訓計劃,以實現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結合“創新和創業教育,通過項目驅動的方法為創業指導和資金提供支持。依托人才市場為平臺,組織企業資源,聯合舉辦人才招聘會,讓企業招聘會進入校園,讓畢業生不出校園就能夠有合適崗位的選擇和機會,促進就業率的增長,對位擴大招生的影響力。
3.7加大開門辦學力度,擴大生源市場
積極參與地方社區大學的規劃,倡導開放辦學的力度,共享高職教育資源。首先,滿足社會對學歷的要求,多開辦一些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為社會(社區)成員提供普遍性和個性化的學習機會,成為生源的主要來源之一;其次,與一些相關或者相近專業的本科院校進行聯合辦學,為有意向的專升本學生提供專升本、專本銜接自考試點專業等形式多樣的自考本科學歷教育平臺,吸收高職在校生生源市場。再次,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優勢,在就業創業培訓,技術和技能培訓等方面承擔各種中,短期培訓任務。
4結語
新時期高職院校招生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招生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的招生實踐中,要秉持“真實性、針對性、實效性”的原則,在辦學過程中要彰顯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建設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招生隊伍,建立招生長效機制,招生的形式也走向多樣化方向去發展,為高職院校招到高質量學生提供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