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軍 孫茂軍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實驗中學 江蘇 漣水 223400)
新媒體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且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在為人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的消極影響。尤其是針對初中階段的青少年群體。對其思想和行為上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初中是學生形成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對于學生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人格品質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擁有很多的難點,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因此,要著重分析新媒體環境下初中生德育工作開展的具體策略。
在初中教學中德育成為了工作的重點,學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水平。同時,德育工作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人員的重要職責。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發展的過程中,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教育環境產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給初中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大來了一定的影響。
1.1 脫離教師監管,學生容易放縱。在學校內部,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監督和管理。針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開展教育,促使學生展現出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但是,在脫離教師監管的背景下,家長對學生缺乏監管,總是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忽視道德教育。家長經常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上。家長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和管理,在長時間忽視德育培養的狀況下,孩子身心發展受到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沒有合理借助新媒體教育環境,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1]。學生在離開學校期間,學校難以維持德育教育,最終使初中生德育工作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1.2 難以合理控制開放的新媒體。新媒體為我們展現出了豐富的資源。新媒體環境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育模式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在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和新媒體環境結合在一起。但是,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往往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在開放的新媒體環境下,很多人經常會利用學生不成熟的思想意識,引導其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這對于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政治秩序等都是不利的。對新媒體環境難以有效地進行監督和管控,其中蘊含的不良信息難以得到遏制,初中生接觸不良信息最終誤入歧途[2]。所以,教師和家長以及學校應該防止開放的新媒體影響學生發展。
2.1 政府、學校和家庭有效配合。學校開展工作中德育教育成為了重點,同時德育教育也應該成為政府和家庭關心的重要內容。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創建網絡平臺規范制度,對網絡平臺的開放性進行監督和制約。針對不良網絡信息進行有效過濾。第二,學校應該對中學生進行相應監管。政府和學校聯合起來對網絡信息進行有效處理,提升篩選力度,同時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管理,針對不良信息要采取攔截形式。第三,從家庭方面出發,家長應該更新德育教育理念,了解學生運用新媒體的實際狀態[3]。另外,家長還需自主學習網絡知識,關注熱點內容,在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長對學生的上網時間進行嚴格控制的時候,也會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自制力。在網絡中發現不良信息時,應該及時的進行舉報。總的來說,政府、學校和家庭在密切配合的情況下,學生才會在網絡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的環境。
2.2 優化資源配置,凈化不良信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學生的德育工作開展擁有了很多的機遇,但與此同時也涌現出很多虛假信息,這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產生了巨大的困難。所以,應該對德育教育工作進行監管,使得新媒體中的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提升篩選信息的能力。學校應該從新媒體開放功能層面著手,從多個方面對新媒體教育資源進行分析和認知。在對德育工作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能夠明確初中生對新媒體環境所持有的態度。另外,還要優化新媒體德育教育資源的配置,對其中蘊含的不良信息進行有力凈化,進而推動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3 運用新媒體技術,創建新穎教學模式。新媒體為中學德育教學帶來了很多的機會。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住時機,探索新媒體環境下的德育教學模式。首先,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對教學形式和方法進行更新,形成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然后,教師要在教學中進行總結和反思,針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突破和升級。在探索出具有針對性的新媒體德育教育模式。最后,教師能夠合理借助新媒體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德育教育信息,讓學生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禮。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初中德育工作擁有一定的復雜性。在新形勢下,只有政府、學校和家庭聯系在一起,對新媒體教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才會提升德育教育效果。通過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在德育工作開展中擁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學校和家長等教育主體都應該緊緊抓住新媒體教育的良好環境,突破教育中的難點,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