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有
(甘肅省武山縣城關學區 甘肅 武山 741300)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語文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十分關鍵。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好奇的心理,創造科學有效的導語形式,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那么如何導入新課呢?下面我就導入的不同方法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這是教師在教學中最簡單、最經濟的導入方法,即教師運用簡單的語言或問題直接交待課文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切入主題快,簡練明了,但不利于調節氣氛,不能很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因此復習舊知識也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它主要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過渡,自然引出新知識,特別適合在上同一課的第二課時時使用。如在上《記金華的雙龍洞》第二課時時,讓學生首先回憶游雙龍洞的路線并擬成路線圖,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路線圖的順序來學習作者對不同景點的描寫。這樣使學生在感知新知時,既有思想準備,又有知識基礎,學生會感到親切,因而是教師經常運用的方法。
有些課文,由于寫作年代較早,或內容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學生感到生疏,難于理解。對于這樣的課文,就可以通過介紹背景來導入新課。如《秦兵馬俑》一課在導入時,就要適當介紹有關秦始皇的一些相關背景,以及一些中外名人對秦兵馬俑的評價。通過背景資料,既能使學生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又能幫助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或敘述了生動的故事,或描寫了美麗的景色,此類課文,可選其中精彩的畫面或精彩的情節,通過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并茂的表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桂林山水》可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而桂林則是這個大花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里的水是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秀,那么險。誰到了那兒,都會被那奇特的風景所陶醉,被那美麗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這樣導入,學生就會被桂林山水的美麗所吸引,同時也對桂林山水的主要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們就會全身心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中去,從而投入到課文的閱讀和景色的欣賞中。
名言警句是人類思想、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教師通過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名言作為引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題。例如在教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時,先出示名言名句:“有志者事竟成”或“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然后引導理解并順勢導入:“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偉大的周總理小時候立志的故事吧。”這樣學生明確了讀書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學習課文。引用與本課題有關的名言名句導入新課,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趣味導入是指教師用猜謎語、講故事等方式揭題導入的方法。如教學《落花生》一文時,教師可用有關花生的謎語導入:“麻屋子,紅帳子,里邊住著個白胖子。”學生很快會猜到是花生,并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自然而然將話題引到花生上來,順利地導入到課文。運用這種方法,如前所述,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接受起來更為容易。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導入方法,教師還可以設計更多的導入新課的方法,諸如設計笑話導入法,成語導入法,表揚導入法,詩詞導入法……它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無論運用那種導入方法都一定要緊扣教學中心,力求省時,忌冗長拖沓,千篇一律,或牽強附會。
總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運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是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靈上,迸出迷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