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英期滿
(新疆焉耆縣包爾海鄉中心學校 新疆 焉耆 841100)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它包括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代表著中國的軟實力,體現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一位教育大家曾經說過,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起步階段,是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能夠學好語文,使學生愛上閱讀,對于他們日后的其他科目的學習也良好的作用。
1.1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小學語文教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被定義為讀書、識字的課程,但是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漢語知識,而且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德育內容。德育是每一個人必修的課程,是一個孩子成人的先決條件。對于小學生,一個還未完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的群體,他們最有必要的就是接受規范的德育,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興趣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語文的學習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倘若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的教學就會變得簡單起來。一個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學生,會自覺地克服困難,達到預定的目標。而興趣在于教師引導。小學生對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而且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所以在這段時間應該讓他們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對日后,甚至是更深層次的中文研究產生一定的興趣,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1.2 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小學生普遍課業壓力比較大,盡管我們一再強調要推行素質教育,但事實確是我們當下的學生還在承擔著大量的課業壓力。小學生在剛剛接觸學習的時候就面臨著各種競爭的壓力,父母讓他們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培訓班,甚至為了練出一手好字,早一點多認識幾個字,需要寫一張又一張字帖,這個無疑會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打折扣。我們需要通過對學生的教導,以及向家長的承諾,讓家長放心,也讓家長相信通過學校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得到很好的成長。另外,目前的語文教育仍然處于功利狀態。目前“生本教育”雖然已經廣泛實施,但是其影響力并不明顯。在不少地方,教師還是會灌輸很多應考的知識,我們的家長也給小孩子灌輸了很多競爭的觀念,使更多的孩子從小就對學習產生了一種厭倦與排斥感。明明應該是歡快的童年,明明應該是在有趣的知識海洋中遨游培養學習興趣的時期,我們的學生卻被束縛在籠子里面,每天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題目,體會不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1 多讀,培養學生讀與想的能力多讀必須作到讀的遍數多,篇章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精要篇章,典范作品要盡量指導學生多讀幾遍,做到熟而成誦,此時作品中的語言才能真正化為讀者的語言,才能吸收其中有用的東西。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讀書既要精專又要博覽。多讀反靠課本上的篇目和課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擴大讀書的范圍,重視課外閱讀,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熟讀成誦,也正強調了遍數多、篇數多,熟讀一定程度后,才能達到由“量變”到“質變”,在多讀中咀嚼感悟,潛移默化。閱讀能促進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教師除教給學生教材常提到朗讀、默讀外,更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這里的思考能力指的就是想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想的能力主要通過想象,聯想加以比較分析和綜合概括的能力。閱讀教學中讀課文是學生理解接受作品內容的第1步,無論課內外,朗讀、默讀、精讀都要有與之不同步的能動思維——想,要求準確地展現作品內容。因此一定要培養學生讀與想的能力,一段時間的努力就會進入高層次的閱讀。
2.2 利用視頻課件進行語文教學。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發展,電腦也用在教學上來了,用電腦制作出來的視頻課件活潑生動,使用得當的話,可以幫教師增加課堂知識的容量。課件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口授與黑板板書的方式,使知識信息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容量增大,且與學生思維同步,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可以使得課堂更加豐富多彩,課件中的文字、圖片、動畫、音樂等是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它改變了傳統教學的“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單調,大大調動了課堂氣氛;還有利于觸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和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這也是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改革語文教學的一個點。但每個教師都要結合自身教學需要,要抓住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核心,別讓視頻課件喧賓奪主了。
2.3 減少統一,大膽求異。我們的語文教學,“統一”的東西太多。詞語解釋,要以字典、詞典為標準統一;分段,要以教參的提示為標準統一,概括段意、中心、要以教參的語句為標準統一;理解內容,要以教參的說明為標準統一;朗讀的停頓、重音,要以教師的教案作為標準統一;作文,要按教師設計好的格式統一,課堂學習,每一分鐘都要按教師規定的步驟統一。其一,幾乎是教師人人皆知的一張小學試卷中的一句話:“雪化了,變成什么?”標準答案是:“雪化了,變成了泥和水。”有一個學生回答:“雪化了,變成了春天。”結果被教師打了個叉子。其二,是小學生語文作業練習中的一幅圖,要求看圖寫話。畫面是:一個小男孩,正在給小樹澆水。學生寫了“哥哥在種樹。”老師又給了個“紅杠子”,因為標準答案是:“哥哥在澆水”。由此我想到:就是這一個的標準答案,竟使無數個充滿想象活力的思維被輕易否定,這不僅沒能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反而還束縛了他們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其實語文課堂要多樣性,不只是上面提出的幾條建議,還有很多沒有發現到的地方要改革。要想每節都能成為成功的語文課,需要我們當教師的花一生的精力去不斷研究、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完善才能實現的。請不要只看到一節精彩的公開課就忽視平時的辛勤耕耘,語文課堂改革不只是看見一節公開課就知道改革成功了沒有,而是改革有沒有切實走進每一節語文課堂上,而且還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