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花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樺南林業局東風小學 黑龍江 樺南 154400)
在教育教學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讀寫結合教學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但還有些教師讀寫結合能力不強,需要積極投入到教學方法創新中,發揮出讀寫結合教學的作用。
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可塑性,小學語文教學能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還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在小學語文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使學生將閱讀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沒有運用讀寫結合教學,導致學生的閱讀質量低下,無法理解課文中蘊含的知識和思想,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小學生具備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烈的年齡特點,讀寫結合教學能激發出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兩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找到閱讀與寫作的切合點,積極開展讀寫結合教學。
2.1 立足語文課本,實現以讀促寫。語文課本是多位專家共同研究編排而成的,有著很高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要利用好語文課本,帶領學生分析每篇課文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可以由淺入深的引出教學內容,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接著再探索作者的寫作方式、表達手法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后,學生可以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寫作中,充實作文中的情感,實現以讀促寫的目標。以《香山的紅葉》教學為例,本文用清新的語言描寫了香山紅葉的可愛和魅力,作者的文筆樸實,著重描寫了香山紅葉與眾不同的美。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解析課本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到作者的描寫手法。首先,可以想學生思考每段寫了什么內容,在閱讀課文后對香山紅葉有什么印象,再讓學生默讀第一、二段,賞析對比的寫作方式體會香山秋天的雨中不同。之后讓學生朗讀三、四段,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用擬人的寫作手法突出艷陽天和蕭瑟景象的對比,體現出香山紅葉的美,感受到作者對紅葉的熱愛之情,以此來加強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使學生懂得將課文中的描寫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2 討論閱讀感受,深化學生理解。在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最后用寫讀后感的方式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讀后感需要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用心感受課文的內容和情感,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閱讀課本,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產生自己的閱讀想法,再與學生交流,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感知課本,之后再寫讀后感,落實了讀寫結合的教學觀念。例如在《勇攀高峰》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鄧亞萍受到了哪些挫折,受挫的原因是什么,試著用小標題概括每段的內容,思考在閱讀中體會到了什么,接著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說一說鄧亞萍在要挫折后是怎樣做的,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么等,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最后為學生布置作業,寫出對課本的品讀感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2.3 鍛煉寫作能力,拓展閱讀知識。閱讀和寫作是相互促進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點學生學習寫作手法,同樣在寫作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此來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有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文續寫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回憶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情感,使學生在寫作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例如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思考父子倆在放生鱸魚后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發散學生思維,感受作者父親的人物形象,結合自己的生活認知和對課本的理解續寫。這種方式將閱讀和寫作完美結合,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的方式構建小學語文課堂能使學生認識到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促進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共同提升。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于課文,帶領學生分析課文中的寫作方法,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讓學生互相交流閱讀感受,通過寫讀后感深化閱讀理解,在寫作中拓展閱讀理解,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