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霞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基礎性的教學內容,通過寫作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對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緊隨時代教育變革的要求,不斷采用新形式的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前提下,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的層遞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內容如下。
層遞式教學的重要特點將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可以結合學生寫作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層遞式教學可以創新原有的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作用。首先寫作知識逐層教給學生,可以有效避免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并能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再者層遞式教學從簡單詞匯開始,在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基礎下,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便于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最后采用此種教學模式有章可循,避免教學的隨意性。
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此外學生對作文的接受能力的和理解能力與老師的教學計劃有重要關系。因為老師如果對教學內容做好詳細的規劃就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上課的思路,便于學生更加容易的掌握新知識理解新內容。但是目前小學寫作教學中,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教學時,往往忽視了教學內容的設計,表現為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存在嚴重的不科學性。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一味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不注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寫作的興趣。這樣不合理的教學設計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因此也不能滿足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也具有嚴重的阻礙作用。
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老師具備扎實的業務能力,因此老師自身的素質問題也影響層遞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素質存在明顯差異,不同的老師根據自身教學習慣可能會選擇不同類型的教學模式,無論小學語文老師采取何種教學模式,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導向性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層遞式教學模式的展開,所謂的導向性就是老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教學目標必須明確。但是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發現還有些語文老師在制定寫作目標是存在不明確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會導致教學過程不嚴謹,出現隨意性的情況。還有老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學大綱提出的要求設計,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這樣與實際想脫離的教學設計,也不利于層遞式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長此以往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會受到嚴重的抑制,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層遞式教學模式開展需要建立在科學合理教學計劃基礎之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老師要想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就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參照教學計劃展開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對寫作知識掌握的連續性,便于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教學的整體思路。其中科學合理的寫作計劃需要老師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展特點,因為小學生的心智大多不成熟,若按照成年人的思維去要求他們,他們會感到巨大的壓力,長此以往會逐漸喪失寫作的興趣。但是我國教育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中普遍會出現教學計劃與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相背離的情況。老師一味關注寫作教學的進度,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因此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老師結合學生的個性和共性,在此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首要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而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情感相結合,可以為層遞式教學奠定堅實的教學基礎,便于層遞式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較為活躍,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教學時,需要從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出發,因為學生們只有在濃厚興趣影響下,才能達到較好的寫作效果。因此層遞式教學模式在運用過程中,需要老師們采用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教學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優美的范文,讓學生在感受文章魅力的基礎下,逐漸形成寫作的興趣。此外教學中老師可以將一些名人名言拿來與學生共同分析體會。也可以從文章入手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比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找出文章中各種動物,結合動物特點找到他們畫出的作品,并聯想生活中其他動物在雪地里會畫出什么樣的作品,采用文字的形式來表述。還比如,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文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如,針對《春曉》這首古詩文,多數學生都能熟練背誦,因此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本首古詩文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以讓學生在熟練背誦古詩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分析其中描寫的景物。通過作者的描寫可以帶給學生們眼前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下,利用文字的形式對古詩文進行擴寫,這樣可以結合學生的真情實感進行寫作指導,由此不斷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語言結構還未完善,不能掌握大量的詞匯,因此這樣薄弱的寫作條件將會增加學生的寫作困難性。因此老師們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需要加強學生對寫作基礎知識的培養,將寫作中的技巧和方法性知識點講述給學生,特別注意加強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需要從拓展學生詞匯量出發,讓學生在掌握大量詞匯的基礎上,將其拿來造句,這樣可以針對性的培養學生應用文字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由此將學生的寫作素養不斷提升。其中學生在使用詞匯進行造句時需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第一句子中的詞匯要用詞準確。第二句子具有一定完整性和語言流暢性。第三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要清晰明確。第四句子整體要飽滿,富有內涵。因此老師們在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時需要按照以上要求進行。課堂中可以采用口頭造句的方式,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臨場反應力,也可以節省時間。比如,教學中老師要求學生用“關愛”造句,一名學生說“小明很關愛同學”,另一名學生說“小明向大哥哥一樣關愛同學”,兩者相比顯然后者更具飽滿性。這樣不斷訓練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最終會促使學生在寫作上獲得極大進步。
寫作與生活有重要的聯系。因此老師們在指導學生掌握大量詞匯量的基礎上,需要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能力。寫作中素材的積累有很大一部分源于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文章將會變得毫無生機。因此采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步驟三就是指導學生從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讓學生學會結合相關的生活現象,加以分析將其中的道理采用文字的形式進行表述。加強學生對生活感悟能力的培養也可以促使學生具備細膩的情感,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有重大幫助。比如,指導學生描寫敘事性作文時,學生們可以結合學校或生活中的小事來描寫。如在對拔河比賽進行描寫時,老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拔河比賽的過程,從觀察比賽中每個人物的動作表情,并結合當時的環境分析參與人員的心情。這樣細致化的描寫可以將人物描寫的更加飽滿,由此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飽滿性的寫作內容離不開學生發散性的思維意識,因此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步驟四就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意識的過程中,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發散思維的機會,比如,可以以“一粒種子的成長過程”來寫作,學生們在沒有見到實物時,可以結合圖片或者其他相關資料對種子的生長過程進行想象,了解種子的生活習性、生長特點等。由此在發散思維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是開展層遞式教學的有效方式,教學中采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知識掌握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探討寫作有關的技巧和方法。這對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有重要意義,便于幫助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在開展時,老師需要針對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化的分組,將寫作水平稍好的學生和寫作水平稍差的學生按照一定比例合理安置在不同小組中。并選定小組中的組長,小組長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比如小組長可以每天為組員布置有關寫作的相應任務,可以規定小組中的成員每天都要收集有關寫作的好詞好句,并檢查他們的對好詞好句的記憶情況。因為只有在靈活記憶的基礎上,才能在寫作的時候靈活地拿來運用。這樣學生在團結互助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培養起對寫作的興趣,便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層遞式教學模式適應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要求,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此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逐步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和語文素養。因此在今后作文教學中該模式可以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