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鵬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知識和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是社會在不斷變化的時代,時代的發展變化需要有素質過硬、品質過硬的人才,要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人,班級管理是教育的基層管理,是對學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尤為重要,特別是抓好中學生班級管理。班主任的管理風格、個性行為對學生有潛移默化作用,學生自然而然地在潛意識中把班主任作為學習的楷模。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來講,在班級管理、班級建設、班級規劃等工作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素質。怎么才可以加強中學生班級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管理定位是關鍵,準確定位,班級管理是成果的兩倍,一半的努力,民主,自由放任,粗暴,鐵血,哪種管理將取決于校長的管理風格和基本情況 班上,因為新班主任接過班級中學比較陌生,但學生對班級情況非常熟悉,學生互相理解,并習慣了前任班長的管理模式。老師,無論管理有多么有效,如果新任班主任想要融入班級集體,他必須找出班級的情感支點,讓班主任和學生相互同情,以便實現班級管理更順暢。
沒有對學生的愛,教師的教育工作還沒有開始,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有對學生的愛,愛他們的班級,愛他們的學生;沒有一個不好的班級,只有老師無視班級管理,教師的情感支點,學生的情感支點,班級的情感支點分為三個點和一個線將P。創造一個優秀的班級。教師愛的教育效果是促進學生符號共鳴和心理發展的積極情感因素。
班級是一個共同體,但它也是由學生的個性組成。要掌握班級的情感支點,必須了解學生的人格特征,以達到教育學生按照自身能力教育的教育效果。如果我們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就更容易掌握學生的情感支點。一般來說,班上的大多數學生都是高度自律的,只有極少數學生經常違反紀律。只有有針對性地有效管理這幾個部分,再加上計劃指導班干部開展班級工作,班級管理基本達到成效,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人格心理,深入剖析定期違法行為的心理特征學科學生,抓住其優勢和劣勢,夸大其優勢,開展教育工作,克服其缺點,感動。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我們應該將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結合起來,產生心理共鳴。
做好學生的個性教育,通過班級的共性,更容易達到管理教育的效果。通過學生個性確立班級的共性,明確班級管理教育的新理念,使學生朝著這個方向共同努力,通過學生個性教育,使學生從新的角度理解新班主任,接受管理風格和管理方式。新班主任的概念。使學生能夠團結在新班主任的周圍,與新班主任合作,順利開展班級管理,使班級有新的面貌和風格,產生新的動力,更好地改進班級管理教育工作。
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將促進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管理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和合作精神。積極向上的精神,增加學生的危機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維護和利用各種形式為學生搭建舞臺,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心,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同時通過班會形式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創造力和慈善事業。
找到學生的情感支點和班級的情感支點,也必須把教師的情感支點融入班級集體,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則就會被另一位教師所取代。教師情感是師生之間的紐帶,是班級的情感支點,是學生的情感支點,是教師情感支點的三點線基礎,因此,是班主任教師的情感支點。個性魅力是班級管理的核心。只有當班主任對學生有愛,學生對班主任有愛的反饋時,才能通過情感共鳴達到班級管理教育的目標。
班主任的個性魅力主要表現在管理風格和健全的人格,管理風格體現出班主任的性格、氣質、能力等心理特征,班主任通過個性魅力征服學生,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愛,才能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育,班主任就通過個性起到對班級管理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健全的人格能感悟學生、感化學生、感染學生,使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產生情感共鳴,班主任只有得到學生的信任和誠服,才能實施有效的班級管理教育。
建立和完善班級規章是優化班級管理的前提,是營造良好班風班紀的保障。規章的制訂,不能只由班主任個人主觀擬定,可讓學生參與討論。班級需要什么樣的組織紀律,怎樣去建立;需要什么樣的學習生活環境,怎樣去保持。把制訂規章的過程變為學生對班級管理獻言獻策的過程,把規章的要求變為學生的意愿自覺遵守。規章不在多,貴在實。要符合班級實際,做到切實可行,能夠付諸實施。如要求學生把課桌面這塊小天地管理好,培養其愛整潔和做事有序的習慣。每當下課,先把這堂課所用的課本、作業本收拾好,再把下堂課所用的課本、作業本取出來擺到課桌的左上角,然后再離開教室。這樣,既可保持桌面整齊干凈,又可避免了上課現找學習用品的忙亂,并可培養學生做事有序和愛整潔的好習慣。
班、團、隊干部是班級的支柱,是班主任的助手,左右著班級的風氣,影響著班級工作的成敗。要搞好班集體必須重視班、團、隊干部的選拔和培養。要選拔那些品質好、學習好、愿為集體服務、能夠團結同學、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學生擔任班、團、隊干部。干部的產生應走群眾路線,讓學生在掌握標準的基礎上民主選舉,使同學們能夠信得過,使被選者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
對選任的干部,要注意培養提高。教育他們思想上嚴格要求,工作上主動熱情,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做學習上的先進,遵守紀律的模范,團結帶領同學,搞好班級和團、隊工作。
班級文化,包括教室環境文化即物質文化和班級輿論即精神文化。
從教室的環境文化看,教室前墻、黑板上面懸掛國旗,國旗兩側,張貼“文明誠信、團結奮進”等內容;教室后面的黑板應作為教育園地充分利用起來,可開辟重大新聞、教師留言、好人好事專欄;結合慶祝節日或重大活動可以出專刊,最好以手抄報的形式,做到文圖并茂,出刊之后還可裝訂成冊,成為班級的資料積累;建立班級圖書角,可把學校圖書室中的書籍集體借閱一部分,把同學手中的課外讀物相互交流,給學生提供廣泛的閱讀資料;建立班級日記,由全班學生輪流記錄班級重要活動和好人好事,讓每個學生關心愛護班集體;有時候教室內外也可懸掛名人名言,讓學生目睹之,口誦之,心記之,篤行之。教室文化要搞得美觀、簡潔、富有教育意義。
班級集體輿論是班級學生多數贊同占有優勢的議論和意見,對學生具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正確的輿論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力量,可以使班集體更加團結,富有朝氣。
1.把握關鍵時刻。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會有不同的思想表現,班主任應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如寒假暑假后開學,學生由校外的自由生活到校內的有規律學習,有的不適應,情緒不穩定,需要做好學生的收心工作,使他們把精力轉到學習上來。要籌辦好學期初的首次主題班會,總結上學期的班級情況,提出本學期的任務要求,再讓品德學習好或進步大的同學介紹經驗,激發全班同學以新的姿態投入新學期的學習。
期末,除抓好復習考試,還要做好學生的綜合評定,為增強教育效果,不能只由班主任個人寫評語,應組織學生先個人自評、同學互評,作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2.抓住關鍵學生。班級的關鍵學生,主要指兩個層面:一是班、團、隊干部和各方面的骨干,要發揮他們的表率作用,帶領幫助其他同學共同進步;二是班內的后進學生,特別是道德行為上有問題的學生,盡管人數較少,但影響力卻較大,抓不好這部分學生班里就要鬧“地震”,要營造良好的班風,班主任就要重視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
總之,切實有效的管理策略,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以上是筆者依據新課改理念嘗試的幾點班級管理方法,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