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瑩
我國目前高等教育雖然規模大、學科全、人數多,但卻存在著質量低、學術環境惡劣、教學活動存在不合理等問題。普林斯頓大學作為常春藤盟校的成員,向來以“小而精”而聞名于世,其學科建設也是使其成為世界一流名校的最為重要的方面,對我國高校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通過對普林斯頓大學學科建設特點的分析,結合我國高校自身發展的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一些促進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的建議。
普林斯頓大學作為常春藤八大名校之一,是美國第四所最古老的大學。在具有權威性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中,普林斯頓大學已經8年蟬聯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哈佛、耶魯。它一直以“小而精”為辦學特色,至今還沒有最有吸金能力的醫學院、商學院和法學院,但這不影響其成為世界一流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教育最為出名。目前普林斯頓大學共有本科學生5,260人,研究生2,845人,教職工1,261人,師生比1:6。截至到2019年,在普林斯頓的教授和校友中,諾貝爾獎得主有44位,有20位教授獲得國家科學獎章,并且獲得過菲爾茲獎的教授人數居全世界第一。[1]在普林斯頓的校史上,曾出現過兩位美國總統,有一千多名普林斯頓的大學畢業生先后擔任過美國國會議員、聯邦政府高級官員,以及州長和州政府高級官員,因此,普林斯頓大學贏得了“美國政治家搖籃”的譽稱。[2]
學科作為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的立校之本、發展之基、力量之源,是大學興衰成敗的關鍵。美國最佳大學排行榜的指標體系每年都略有調整,但以學科水平作為大學評價的主要標準和排序的主要依據始終不變。由此可見,大學得以卓越,保證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撐是獨具特色的優勢學科所構建的。普林斯頓大學并沒有最賺錢的法學院、醫學院和商學院,卻是美國公認的最好研究型大學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經過200多年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和積累傳承,以其嚴謹科學的治學精神、優勢特色學科和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水平贏得了極高的國際聲譽。[3]
一所大學在成立新的學科時,往往都是由一些優秀的教師所組成的,然后優秀教師通過傳授給學生知識或者吸引到更多的優秀學者一起研究,如此不斷的努力,一個學科就誕生了,并且學生和學者們對學科的新的思考與理解進一步推動了新學科的發展,進而逐漸成為一流的學科。普林斯頓大學正是如此,麥克萊恩擔任校長的時候物色了幾位美國當時最優秀的科學家到校任教,其中包括約瑟夫·亨利,他是繼富蘭克林之后美國最有名的科學家,在物理學中因發現了電磁感應而名聲大震。約翰·托尼是美國的植物學之父,他在植物分類學方面先驅性的工作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植物學家。斯蒂芬·亞歷山大則是一位優秀的天文學家,又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他的天文學課程成為最受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普林斯頓大學隨后又開設了許多語言學、文學、藝術學學科,聘請的都是當時優秀的學者,使普林斯頓大學擺脫了宗教的長期控制,學校規模也隨之擴大,創造了一些世界一流的學科,為之后成為一所現代化大學奠定了基礎。[4]
普林斯頓大學的導師制也是促進其學科建設的另一大特點。在威爾遜校長時期建立的導師制,對導師的篩選十分嚴格,且堅持教學能力為首要標準。導師們大多數是剛得到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在第一批通過面試的45位導師中,不少人成為了優秀的學者。導師制的核心是將高年級的學生分成小組,每一組與一名導師建立起學習關系,導師在課下利用閱讀和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補充課堂教學方面的不足;導師不是作為教師的身份出現,而是成為學生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課后還需要具備溝通和綜合能力,這就需要優秀的教師隊伍,這對整個學科以及學校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學術環境體現在一個學校的學風和校風上,而學科的優劣往往體現了學術環境的好壞,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既可以促進學科建設的發展,是促進學科建設的內在動力,又可以使整個學校都處在良好的學風當中,更有利于學校整體的發展。
普林斯頓大學以尊重學術和嚴謹治學的學風而聞名于世。費馬大定理曾經困擾了許多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們,甚至長達百年之久,最終被一位名叫安德魯·懷爾斯的數學家所破解,并且還獲得了菲爾茲特別成就獎。安德魯·懷爾斯曾在普大數學系擔任教授,甚至在九年內沒有寫出一篇論文,普林斯頓大學并沒有對他施加教學科研方面的壓力,良好的學術環境使他能夠一直埋頭苦干,潛心研究,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所在的數學系也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難考進的專業之一。普林斯頓大學在19世紀就實行了榮譽制度,考試無監考,培養學生誠信的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必然少不了誠信的態度,唯有本著求真求實的態度,才能走上正確的學術道路,而不會因為功利性強,只想著走捷徑,甚至走上學術造假的道路。普林斯頓大學正是擁有嚴謹治學的學術環境,才使其學科發展更成功、更持久。
美國私立研究型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為政府撥款、科研項目經費、校友捐贈、投資性收入、學費等。享譽世界的普林斯頓大學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中心自50年代以來一直得到政府的資助,擁有近400名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員和每年近4,000萬美元的固定經費。從2017-2018年學校的財政情況來看,學校捐贈的收入達到了11.3億美元,占總收入的54%,學費收入3.5億美元,占比17%。研究贊助經費3.3億美元,占比6%,輔助服務收入(科研等)1.03億美元,占比5%,其他收入1.1億美元,占比8%。[5]可見,捐贈收入在學校的營運收入中占比過半,學校對校友的捐贈十分看重。普林斯頓大學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學,校友捐贈率高達59%,平均每名學生捐贈兩百萬美金,充足的資金讓普林斯頓在學科建設方面的投入比例更大,增加科研的投入,完善學習設施,也有條件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一所高校想要建設一流的學科,并且使這些一流的學科長期成為高校的優勢,需要堅持對這些學科進行反思與評價,彌補學科的不足,促進其可持續的發展。普林斯頓大學十分重視關于學科課程的評價和學生創新性成果的評價。課程評價要求根據課程目標采用靈活的評價方式,并注重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可以采用不同類型的考試和考察方式,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考試成果(考試包括筆試和口試)。課程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教師教學能力高低,進而反映了整個學科的綜合實力。創新成果評價是普林斯頓大學評價學生創造性的重要指標,包括對學生科研論文的評價和創作作品的評價。科研論文是對大部分本科生在高年級階段科研工作的評定,學生提交的論文必須具有創新性并通過答辯。創新性成果評價更是反映學生在校學習的水平以及科研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普林斯頓大學通過這兩種評價方式,改進學科發展的不足,進而使其許多學科都成為學校的優勢學科,提升了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我國高等院校招生人數急劇增加,伴隨著的是高校數量的增加。一項數據顯示,截至到2017年,在教育部發布的我國2,914所(含成人高等學校283所)普通高校名單中,公辦本科院校1,243所,民辦本科院校(含獨立學院)417所。在2,631所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中,本科學校共有1,243所,專科學校1,388所。其中在本科院校中,自2001年以來新建的就有678所,建校時間不足16年的達到了55.6%。但是,隨著學校和學生數量的急劇增加,相應的教學質量、師資、配套設施以及就業問題卻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
高校擴招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培養出不少高素質人才。但另一方面,建立高校的門檻降低,許多民辦高校成立后,并沒有迫切提高教學質量,而是急于改變學校環境,以收取學生高昂的學費,完全背離了建立高校的初衷。還有些高校,為了提高學校的名氣和排名,盲目擴張,建立一些新的學科,欲成為綜合性的大學,卻沒有足夠優秀的師資隊伍,很難發展成為一流的學科。這類學校雖然規模龐大,有一定的名氣,但教學質量卻遠遠落后,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目前我國高校的學術環境并不樂觀,許多教師、學生和科研工作者,對于學問不是簡單的對真理的追求,而是帶著很強的功利性。我國對學術的評定一般是依據發表論文等科研成果,一些教師和科研工作者為了評職稱、漲工資,不顧對真理的探求,只研究一些有熱度的領域,不顧質量地發表許多文章,申請各種課題項目,甚至有些教師迫于學校和自身發展的壓力,為了追求利益性的成果,不惜學術造假。學生的學術不端問題也同樣嚴重,每年學術造假的案例數不勝數。為了畢業和求職,學生們少有認真做研究的。如果高校對學術抱持不嚴謹、不尊重的態度,長此以往,很難發展出真正意義上的一流學科,其自身的發展也將受限。
一些高校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往往只是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上課經常獨自念課本或者課件,與學生少有互動,最終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根據點名簽到和期末成績來決定。而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由于課堂的管理不嚴格、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以及學習氛圍和風氣過于寬松,導致他們在上課時不尊重教師的教學成果,只是自顧自的玩手機、聊天,即使為了取得成績不得不來上課,也沒有真正學到知識,期末考試也是通過教師的“劃重點”,考前突擊甚至采取作弊等方式蒙混過關。
雖然許多高等院校也成立了導師制,目的是幫助學生在課后解決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并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幫助,形成亦師亦友的狀態。但實際上教師由于教學、科研和生活的各種原因對學生投入的時間精力不足,有時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舉行一些討論;而一部分學生更是覺得除了成績外與老師無任何交集,不愿花時間去找老師請教。久而久之,許多高校的導師制形同虛設。教師和學生并沒有因為這些教學活動得到學術上的發展,反倒成為一種流于形式的制度,更不利于學科的建設。
普林斯頓大學一直秉持“小而精”的辦學理念,但這并不影響它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學科辦學追求精益求精,重視發展自身的優勢,而對于其沒有的學科也不會強求,不會為了追求學校規模和綜合化而建立自己不占優勢的學科,而是立足于學校的傳統和特色來打造世界級的一流學科。我國高校的學科建設也應如此,高等院校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不必“求大求全”,應根據學校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來提高學科質量,專注打造特色學科,發展優勢學科,聘用優秀的教師和學者,共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學科。[6]
普林斯頓大學的導師制、學生榮譽制度,以及嚴謹治學的學風讓其能夠在學術上領先,并成為世界一流的學府,這對目前我國“雙一流”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雙一流”建設就是要建設世界級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7]而世界級的一流學科往往都是由學科內頂尖的學術人才,對學術尊重而又嚴謹的學術環境和國家或者學校的資金投入等共同形成的,而良好的學術環境又是十分重要的部分。[8]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不僅能提高學術水平與科研能力,還能改變學校以及整個學術圈的不良風氣,培養教師和學生嚴謹治學的意識,對個人以及學校的長遠發展都有極大的好處。
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還需要政府的支持、社會的風氣和學者自身對學術的要求。相關部門應該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學校也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機制,改變不良的學術環境。學者、教師和學生更應該拋去功利心,為了獲得真知而追求學術,共同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促進一流學科的建設。
世界一流的學科都是經歷過嚴格的學科評價而確立在學術界的地位,并保持學科長遠發展的動力。普林斯頓大學采用多元靈活的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創新性評價。對學科和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提高科研水平,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促進學科的可持續的發展。當前我國高校的學科評價還存在目的和手段不合理、偏重結果性評價、評價制度沒有從教與學的主體出發等問題。這些不合理的評價方式嚴重阻礙了高校學科的建設和高等教育的發展。相關教育部門應該采取切實有效、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對高校進行教育教學評價。高校對于教師和學生也應該進行多樣性的評價,教師不以論文和學生對教師的打分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學生也不以考試成績和論文做為最終的評價,而是更加注重過程性評價。
綜上,普林斯頓大學學科建設的特色對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雙一流”學科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高校應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和優勢謀發展,通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改革落后的教育理念和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級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注釋:
[1]普林斯頓大學[EB/OL].https://www.princeton.edu/main/about/history/2007-.2019-6-11.
[2]普林斯頓大學歷史[EB/OL].https://www.princeton.edu/meet-princeton/history.2019-6-11.
[3]陳夢.普林斯頓大學核心競爭力發展及其啟示研究 [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45.
[4]肖木,麗日.普林斯頓大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5]普林斯頓大學歷史數據集中展示[EB/OL].https://www.princeton.edu/meet-princeton/facts-figures.2019-6-11.
[6]鐘秉林.扎實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J].教育研究,2018,(10):12-19.
[7]楊嶺,畢憲順.“雙一流”建設的內涵與基本特征[J].教育前沿,2017,(4):24-30.
[8]陳翠榮,王坤慶.小而精:普林斯頓大學辦學特色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4):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