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雯
(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第四小學 江西 南昌 330000)
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提出的目標包括:小學階段要達到不少于145萬字的閱讀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面,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很多小學都把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環境、設施等各個方面創造開展課外閱讀的有利條件。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價值,并認真做好課外閱讀的組織、開展與指導工作。
課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和自學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因此要進行課外閱讀。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完成了,那么他就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必須千方百計地”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為此,有序地擴大閱讀量,強化閱讀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精心指導下的課外閱讀可以提升他們整體的理解認知水平,助力他們智力的開發。此外,正如唐朝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廣泛的閱讀對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寫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2.1 學生的興趣不夠。從根本上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觀意識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果。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學生對課外閱讀沒有興趣,不愿意花費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這就導致教師安排的課外閱讀教學計劃無法順利實施,得不到學生的配合與支持,無法發揮應有的效力。
2.2 課外閱讀的指導性不強。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積累為主要目標,并沒有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只是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沒有為學生選擇閱讀的材料,也沒有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換言之,學生只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外閱讀的讀物,并沒有得到教師的指導,無法有效提高自身的能力。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應該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這對于幫助他們養成固定讀書的習慣是大有好處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如各個年級都有課外閱讀參考目錄,目錄上的書籍往往與教學進度關聯度高,它們經過了專家篩選、論證,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閱讀興趣、偏好,這些都是不錯的閱讀資源。另外,很多小學都會在教室里投放相當數量的課外讀物,這些書籍可以讓學生帶回家里閱讀,也可以在語文課上由教師組織閱讀。如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讀物,可以在自習課上由教師讀給學生聽,師生共讀的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課外閱讀并不像每天布置作業那樣簡單,因為閱讀需要有適宜的環境。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學校,教師可以每周留出幾節閱讀課,充分利用教室已有的圖書資源讓大家各讀所愛,這種人人閱讀的氛圍對每一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促進。如果是需要學生在家庭中閱讀的課外書籍,教師也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生家長是否有讀書的習慣?是否會給孩子提供適合讀書的氛圍?如現在很多家長回到家不是玩電腦就是看手機,沒有給孩子做好喜愛閱讀的榜樣,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往往無法靜下心來閱讀,更嚴重的是他們會認同父母的行為,將好奇心和興趣點落在電子產品上。對于此類情況,語文教師應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讓他們認識到閱讀本身和閱讀環境的重要性,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為促進閱讀,也可以組織閱讀興趣小組,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這既能促使學生養成日常閱讀的習慣,也給他們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平臺。
學生不僅要愛讀,還要會讀,讀得更好,更有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教師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讀物,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首先,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適宜的書籍。如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高年級學生則除故事外,還要指導他們讀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從而讓學生愿意讀,喜歡讀,真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其次,教師要告訴學生不必刻意追求閱讀風格的統一。有的學生喜歡快讀,他們專注于文章的故事內容,有學生喜歡細細品味,甚至會把精美的詞句摘抄下來,小學階段重點在于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和興趣,只要他們能沉浸到讀書的狀態中,能夠從閱讀中收獲自己的快樂,我們完全不必加以干預,而讓他們保持各自的閱讀風格。當然,對于有閱讀障礙的學生,我們應及時發現,并給予科學的指導。如有的學生到了高年級還依然過分傾向于漫畫等讀圖類的書籍,這樣的學生往往沒有培養起良好的閱讀能力,對文字閱讀缺乏信心,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具體情況,做好關懷、指導工作,教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
總之,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性,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科學指導學生,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閱讀中表現出的問題,使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取得實效,助力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